“父王,我們兩個都沒有酒”諸葛瞻和諸葛承二人隻有八歲,麵前自是沒有擺下酒盅,眼見諸葛亮要向母親敬酒,諸葛瞻不由焦急的起身說道
“父王,瞻弟說的是,向大娘敬酒,怎麼能少了我們兩個?”諸葛承也從板凳上站了起來,一副小大人的模樣說道
“哈哈,吾家兒郎都長大了好,今天允許你們二人喝三盅”諸葛亮大笑一聲,滿意的點了點頭
“多謝父王”兩小子年紀相仿長相也十分相似,走在一起,宛若一對雙胞胎,但二人卻又秉性不同諸葛瞻好武,諸葛承喜文,二人經常為此相爭,吵得臉紅脖子粗,事後卻又依舊親近如故端的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兄弟
敬完黃月英的酒,已經十四歲的諸葛陵,起身端著酒盅道:“父王,孩兒敬您一盅酒,預祝父王旗開得勝,一舉平定中原”
“吾兒吉言,為父心領了,為父出征之後汝需好生向文和先生學習處理政務之事凡事多聽,少說,不可擺世子身份,在家侍奉母親要孝順,對待文武官員要謙恭,切記切記”
諸葛亮飲罷手中之酒,鄭重的囑托了一句長子諸葛陵雖然年少,但長相酷似自己好學謙和,深的朝中文武官員的愛護,為此諸葛亮對自己的這個兒子,也是十分滿意的
此次出征,諸葛亮本來有意帶他出征的,但賈詡和龐統都表示反對,緣由是諸葛陵尚且年少,這個時候當以學業為主,征伐沙場之事,不宜過早攙和,以免鑄就過重的殺伐之心
諸葛亮想想也是,畢竟天下還未平定,兒子出征的機會還多,沒必要這麼小就去見識戰場血腥
接下來諸葛亮這一大家子,自是其樂融融的吃完了這一頓團圓飯,出落的亭亭玉立的長女諸葛宜,也已經許配給了徐庶之子徐質,若不是因為戰事逼近,年後就要舉行大婚的,不過現今隻能等諸葛亮出征歸來之後,再舉行婚禮了
清晨時分,黃月英親自為坐在銅鏡前的諸葛亮梳理發絲時,赫然發現年近四十的諸葛亮,已經生出了華發
如今想起當年在隆中二人成婚時的情景,恍若就在昨日,可轉眼卻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他們夫妻二人,都已經步入中年
“夫君,征途漫漫,妾身無以為助,隻能遙祝夫君平安,望早日歸來”黃月英眼角有些發酸的伸手撫摸著諸葛亮的臉頰,眼中充滿柔情與不舍
“月英,家中一切就拜托你了,孩子們都還小,該管教定要管教,切莫驕縱,為夫此次出征,多則一年,少則半年便歸”諸葛亮在黃月英為自己戴上玉冠之時,長身而起,攬著黃月英的腰身,輕吻了一下她的紅唇
隨後,諸葛亮換上戎裝,與甄宓,鄒欣兒、大喬三女,以及兒女們一一告別,在親兵衛隊的護衛下,奔赴大營而去
楚王諸葛亮,吳侯孫權舉兵北伐的消息,傳到許都之時,曹丕緊張之餘,卻並未慌亂,如今曹丕手中尚有精兵五十萬,現今他篡位為帝,隻等洛陽皇宮建成,他就立即遷都洛陽
到時許都這個荊襄前線的都城,自然也就成為陪都,不在受諸葛亮威脅,所以眼下曹丕需要時間,他也相信,隻要能夠抵達住諸葛亮大軍半年,他的大魏必然就會穩如磐石
因此,麵對孫權東吳大軍,曹丕任命樂進為徐州刺史,統軍十萬,鎮守淮泗一線,任命南陽郡守張遼為鎮南大將軍,統兵十萬,鎮守宛城,抵禦徐庶、魏延所部人馬
任命曹真為涼州刺史,統兵十萬,鎮守涼州,抵禦馬、法正所部人馬,任命司馬懿為雍州刺史,統兵十萬,抵禦趙雲、張飛所部人馬
曹丕親自統率十萬人馬,坐鎮許都,負責接應各方戰事
各方戰事,在建安二十五年年最後一天,率先在天水城下打響
涼州刺史曹真,擁兵十萬,當他得知馬所部不過三萬先鋒之時,當即不顧參軍楊阜的反對,陳兵城外,決議與馬正麵交戰
馬所部三萬人馬,雖然不多,在其中確有一萬鐵騎,而且出征前夕,馬派其族弟馬岱,暗中聯係了涼州的羌人與氐人部落,從中征召了五萬鐵騎,秘密朝天水城下趕來
當曹真的十萬大軍,在天水城下與馬展開大戰之時,馬岱率領五萬鐵騎從側翼殺出,一句擊潰曹真大軍,曹真死於亂軍之中天水城僅僅用了五日便易主
曹真十萬大軍的覆沒,涼州在馬父子當年的威望之下,傳檄而定,率領後軍隨後趕到的法正隨即坐鎮天水,命馬統率羌人各部以及所部一萬鐵騎,共六萬騎兵直驅陳倉,馳援趙雲而去
同時法正請命由溫厚的馬岱接任涼州刺史,統三萬輔軍鎮守涼州,法正隨後率領中軍,奔赴雍州重鎮陳倉
涼州曹真的迅覆滅,讓坐鎮許昌的曹丕,大吃一驚,在大罵曹真無能之餘,曹丕原本膨脹的自信心,也開始動搖了起來
尤其是得知諸葛亮中軍號稱三十萬大軍齊發陳倉關之時曹丕思慮再三,最終做出一個決斷,親自率領坐鎮許都的十萬大軍,進發潼關,馳援雍州戰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