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父親李為國出生於1979年

出事時已經44歲了

在李為國22歲畢業那一年創辦了光圈科技

光圈這個名字來源於攝影術語,因為李為國很喜歡攝影

光圈(Aperture),是相機鏡頭中由幾片極薄的金屬片組成,中間能通過光線。通過改變孔的大小來控製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光圈開得越大,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也就越多。光圈的值通常用f\/1, f\/2來表示。數字越大,光圈越小,反之則越大。

在注冊公司時,正好要去拍彩霞,於是就用了光圈(Aperture)這個名字

並且還是科研公司

在全球科技爭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光圈科技在一步一步的崛起。

首先

公司總部選在武漢郊區的一座廢棄礦場(1948~1989)(這裏的郊區是5環線以外,人少,花的錢更少)(我家3環線內的awa)

深達2公裏的礦坑,最上麵的半徑有4公裏,四周還有不少的大坑

李為國特地買下了礦坑和周圍20平方公裏的土地(有關係就是好啊)

然後就是建設總部(李為國21歲)

1年時間,在1號主坑上方造好了5層高的扁平樓房,坑上麵鋪自主研發的超輕A3鈦合金板

華國軍方高層看中了這材料,當場拍板

“1年5個億!不夠再加!”

然後A3鈦合金板被用在各種軍事領域

特別是航空發動機,直接解決了渦扇扇葉的材料問題

(殲20可以飛到6馬赫那種)…(燃料夠)

總部的俯視圖是一個光圈的造型

分開部分用玻璃走廊連接

當然

科研早就開始了

在地下百萬立方米的土石都被挖了出來

然後賣給了迪拜,至於為什麼賣給迪拜

造世界島嘛……

完美的完工了(不像現實一樣爛尾了幾十年)

在李為國22歲那一年,也就是2001年

光圈科技正式成立

但是

光圈科技不接受投資,不讓自己被資本裹挾

還有

光圈科技不對外招人

所以直到2023年李為國出事,公司管理層就兩人(李為國與秘書(未來的妻子)),基層負責人10人,技術人員40人

整個光圈科技的上下人員不超過100人

李為國在2005年還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我死了,全公司自己解散,自己到自動財務部領錢走人,最後一個出門的記得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