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投石問路(1 / 2)

當然,主戰派的官員也有不少人給鎮江送東西,隻是數目比例上沒有議和派那麼誇張。

不過,趙桓倒是清楚,主戰派的意圖還是在於軍政改革。

他們妄想迎回太上皇,製止軍政改革,保證自己手中的權利。

趙桓冷笑一聲,軍政改革誰用誰說香。

如果說趙桓之前還對軍政改革有些搖擺不定,隻不過是被架起來,加上當時郭京激他,他不改革自己下不來台。

那麼現在在看到殿前司改革後的變化,趙桓是真的覺得軍政改革很香了。

起碼這軍費上麵,給他省出來的數目,就讓他喜不自勝。

而且,軍隊整體氣勢和麵貌也是煥然一新。

趙桓隻是遺憾,軍政改革的有點晚。

早知道軍政改革這麼香,他就早點同意了。

“還有嗎?軍中武將之中可有什麼動靜?”

趙桓臉色陰沉,朝中這些吃裏扒外的狗東西,他遲早都要收拾了。

吳清沉聲說道:“回稟陛下,軍中除了文官監軍有些動作之外,武將倒是並沒有太多反應,隻有兩人而已,名單就在最下麵那一張上。”

軍政改革,總體來說還是文官受損,武職受益。

所以文官的反應更加激烈一些。

自然也是文官更希望太上皇回來,把趙桓給換了,停止軍政改革維持原狀。

對於武職的將領來說,軍政改革對他們利大於弊。

首先就是地位上麵的提升,以及開放的晉升製度,這就是在給他們出頭的 機會,他們豈會不識好歹?

雖說吃空餉這個事情會對他們的利益造成影響,可實際上有文官壓製著,他們能撈到什麼好處?

他們吃的那都是文官剩下的一點骨頭渣,硌牙剌嗓子不說,還要幫文官背負巨大的風險。

收益和風險,明顯不成正比。

最難受的是他們麵對文官,一點尊嚴都沒有。

完全被人拿捏,人家一句話就能抹殺他們的一切戰功。

武將早就受不了了。

所以正兒八經的武職人員,對於軍政改革是很支持的。

大宋的武將,也是有血性在身的。

趙桓上位後,不管朝堂如何,起碼給他們下達的命令一直是在極力主戰,這就很對他們的胃口。

反正在武將眼中,臨危受命的趙桓,改革軍政的趙桓,誅殺六賊的趙桓,勵精圖治整治議和派的趙桓,肯定要比那個丟下百姓逃跑的太上皇的分量要重。

因此武將之中,倒是沒有多少人待見趙佶,上趕著給他送禮表忠心。

趙桓聽到這話,心裏雖然還是很不舒服,但也算是有些安慰。

武將不跟著鬧就行。

起碼,他能保證不出太大的內戰。

如果僅僅隻有童貫手下那些人的話,趙桓還是有信心鎮壓的。

“算算時間,李綱應該已經到了吧?”

趙桓看向吳清問道:“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之前趙佶逃跑的時候,趙桓剛剛登基,而趙佶剛剛退位,正處於皇權混亂之時。

所以,吳清是不方便在太上皇趙佶身邊安插人手的。

畢竟上一秒,趙佶還是他唯一的主子。

而新主子趙桓也沒給他下達這個命令,所以他也就自動屏蔽了這個空缺。

也是因此,趙桓還是從鎮江府官員的密報之中才知道,他那不安分的爹,竟然為了一個青樓花魁,花了六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