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臉色陰沉,他為什麼一直一言不發?
因為曹輔說的這些,趙桓在聽到李綱說完之後,也是立馬就想到了這一層。
趙桓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他絕非呆傻之人。
隻是可惜,曆史沒有給他展示時間。
再加上那個環境下,對於他的容錯率非常低。
他走錯一步滿盤皆輸。
但新手皇帝,除了那些千古一帝,誰能保證自己不犯錯呢?
人嘛,都是在錯誤之中成長。
隻不過,某些身份某些位置,一個錯誤就是致命打擊,連修補的機會都沒有。
“陛下,臣……”
李綱羞愧道:“此事是臣魯鈍,未曾想那麼多,被那童貫激了一下便不顧後果的急忙回京……”
“請陛下懲處!!”
李綱直接請罪。
經過曹輔這麼一說,他才意識到自己做出了最不恰當的選擇。
不過,以李綱這種直人,若是曹輔不說他屬實是不會朝這邊想。
曹輔忠於天下,誰做皇帝對百姓有利,他就支持誰。
而李綱雖然也同樣心係百姓,但多少還是有點愚直,他忠於朝廷,忠於趙氏皇族。
李綱沒想到,他們父子之間搞得這麼激烈。
他壓根就不會往父子相殘上麵去想。
“罷了!事情已經發生,現在也不是追責之時,還是先想想應該如何應對吧!”
趙桓眼底微冷,但還是歎息一聲,親手扶起了李綱。
李綱見狀,心中倍感溫暖,但同時又更加覺得愧對趙桓。
他這個人,不是單純,而是正直,太過於正直的人是不太會把人往陰暗處想的。
李綱急忙保證道:“陛下,臣這就火速趕回應天府,臣哪怕磕死在太上皇門前,也一定會求見到太上皇,勸諫太上皇改變主意。”
“臣相信,這絕非是太上皇本意,太上皇焉能不愛護自己的骨肉至親?”
“這一定是蔡京、童貫這些惡賊蠱惑太上皇,臣回去便為太上皇陳明利弊,相信一定可以說服太上皇啟程回京。”
哪怕到了現在,李綱仍舊認為趙佶不壞,而是蔡京這些奸臣在暗中做手腳。
趙桓表麵不顯,但心中已經對李綱厭惡起來。
如果說之前趙桓貶斥李綱,隻是因為忌憚他功高震主。
那麼在李綱為趙佶說好話的時候,是真的開始厭惡他這個人了。
盡管李綱隻是想要調和兩聖矛盾,並無惡意,甚至還是為了穩定大宋朝綱,出於好心行事。
但這種行為在趙桓眼中就是越矩,甚至是僭越。
為什麼熱心腸,一心幫忙,時刻想著為對方好,結果反倒被厭惡?
兩個認識的人吵架,來勸架的人反倒兩麵不是人,被人嫌棄。
其實就是因為當事人根本就沒有和好的意思。
雙方已經結成死結,心中的怨念難消,都不肯低頭。
這個時候來調和矛盾的人,就顯得格外的多餘,尤為的諷刺。
自然而然就會承受對方的厭惡。
李綱是真心希望趙桓和趙佶這對父子能夠化幹戈為玉帛,可惜他卻並不能體會到趙桓的心情。
以至於忙前忙後,磨破了嘴皮子,卻反倒把自己給坑了。
“你現在回去說再多,又有何用?”
趙桓冷聲說道:“如今你已經進了皇宮,現在開始你出去說的任何話,都是代表了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