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一聽這話豁然起身,他疾步上前,皺眉問道:“你說什麼?”
一群鳥聚而不散,還帶著黃帛?
黃真回稟道:“回陛下,卯時末有皇城司的人發現,承天門處有群鳥盤旋,聚而不散,而後又有一群鳥飛來。”
“它們似是通靈,集體口中叼著一塊長約丈許的黃帛,盤旋在承天門上方約一刻鍾後,才將黃帛落在承天門東南角鴟尾處。”
“此時承天門外已經聚集了大量看熱鬧的百姓,皇城司的人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就發現那黃帛上竟然隱隱閃爍幽綠色光芒,似是上書文字,而文字又發神光。”
黃真都不敢停頓,跟背貫口一樣一口氣把情況和趙桓說了個清楚。
免得趙桓以為他拿鳥事來糊弄他。
趙桓聽到這話後,皺眉思索,他總覺得這個事情讓他有股莫名的熟悉感,但一時間又想不起來具體怎麼回事。
“如今京中百姓全部都跑到了承天門外跪拜,言說乃是天降法旨。”
這才多久的時間?
百姓之中已經傳開了,說這黃帛書乃是祥瑞之兆, 是天降祥瑞庇佑大宋風調雨順,國運昌隆。
聽到黃真的稟報,趙桓敏銳的覺察出不尋常的地方。
京城的百姓什麼場麵沒有見過?
當初國師做法天帝顯聖,後來請穀神分身下凡,這些京城中的百姓有誰不知道?
如今那一尊從地下自己長出來的穀神神像,就立在國師府中,每日接受百姓們的香火供養。
區區一封帛書,能讓百姓們如此為之瘋狂嗎?
若是換成別的地區的百姓,或許會如此,但這可是經曆過兩次大場麵的京城百姓啊!
尤其是如今國師不在京中,而他的那個活爹趙佶又剛剛回來的敏感時期。
趙桓處於高度緊繃狀態,他聽到這種不尋常的事情,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懷疑,他本能的懷疑,是否會出現對自己不利的場麵。
“太史令怎麼說?”
趙桓沉聲問道:“可有看清那黃帛上麵所書何字?”
太史令便是太史局的主管官員。
而太史局便是後來明清時期的欽天監,也叫司天監。
其主要作用是,觀察天象、推算曆法、占卜吉凶等等,一切神神鬼鬼的東西,都是太史局的主要負責內容。
當然,實際上太史局的工作內容,都屬於是對科學的鑽研。
比如,候雨法:有黑雲如一匹帛,日中即一日大雨,二匹為二日雨,三匹為三日雨。
這其實也是古人對於天象觀察後總結出來的規律,說起來好似和玄學有關,但其中都蘊含著科學的道理。
當然,由於書畫皇帝趙佶篤信修道,因此如今的太史局研究方向從科學也偏向了玄學方麵。
黃真回道:“回稟陛下,太史令沈晦已經帶人趕了過去,尚未回返。”
也就是還沒有結果傳來。
“奴婢收到消息的時候,黃帛尚未被取下,如今還不知上麵所書內容。”
皇城司的人看到異像以後,就第一時間過來稟報了。
凡是涉及天象,異象之事,皆為大事,都是可以直接進宮稟報。
這是由於,曆史上不乏有人用這種行為來做謀反的預告,因此朝廷對此格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