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起初談好的包晚餐,可最初的一兩天,她和小夥伴們都未能順利享用晚餐。原因無他,她們仨過於靦腆,羞於向老板詢問就餐的相關事宜。終於,在第二天,林文玟鼓足勇氣,向老板發問。老板則讓她們早些去用餐即可。到了第三天,她們才如願以償,興高采烈地吃上了晚餐。
她們哪知道,第一個禮拜的飯菜,會讓她們如此懷念啊!因為之後,她們壓根兒就吃不飽飯。這家黑心機構的老板是兩口子。林文玟她們三個隻是可憐的打工人,每次都得等孩子們打完飯,才能去打飯吃。可那男老板給孩子們打飯時,總是打很多,孩子們吃不完就倒掉了。等輪到林文玟這三個可憐打工人吃飯時,就隻剩下一些剩飯剩菜了。她們經常吃不飽,而林文玟這個“非著名飯桶”,更是因為吃不飽,怨氣比鬼還大。她每次吃不飽就拉著個臉教孩子,脾氣暴躁得很呢。
後來,她終於無法再忍受下去了。盡管內心有些忐忑,但還是鼓起勇氣,用一種盡量委婉的方式向老板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賈老師,您看今後晚餐是否可以多準備一些呢?最近這幾天大家似乎都沒有吃得很飽。”
那位老板聽後,表示同意,並解釋說有時候確實難以把握食物的分量。然而,林文玟卻感到一陣無語。一兩天掌握不了飯量還情有可原,可如今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了,難道還不清楚應該做多少飯菜嗎?更讓人氣憤的是,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量不足,而是那位男老板壓根兒就沒想過要留下足夠的飯菜供她們食用。
然而,現實擺在眼前,林文玟深知自己不過是個地位低微的打工者。即使心裏明白這些問題所在,她也隻能選擇沉默不語。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在林文玟反映情況後的第二天,她們終於填飽了肚子。然而好景不長,到了第三天那個劉老師(男老板)便故態複萌。其實,如果僅僅隻是飯菜分量不足倒也罷了,但真正激怒林文玟的卻是另一件事:當時其他孩子都已經打完第一輪飯了,正吃著,可林文玟和另外兩個小夥伴卻還沒打上飯。就在這時,那位劉老師走了進來,詢問孩子們是否需要再加些飯菜。林文玟聞言啞口無言,心中雖然惱怒異常,但也隻能在三人群聊裏發發牢騷而已。果不其然,這天她們依舊沒有吃太飽。
那天晚上,林文玟帶著憤怒的禮貌向賈老師提出了意見:“賈老師,我今天還是想說一下吃飯的事情。劉老師每次打飯都不給我們留,他總是給小孩打很多飯菜,輪到我們吃飯的時候就沒菜了。今晚上我們還沒打第一輪的飯,他就叫小孩打第二輪了,毫無疑問又沒菜了。我們晚上吃不飽,隻能下班回來再買點東西吃。一天總共50塊錢,還得因為吃飯花掉一大半,我們根本掙不了什麼錢。如果你們真的不想讓我們吃這個晚飯,那麼麻煩把晚飯換成十塊錢的餐補吧,跟工資一塊兒發給我們。”
林文玟等了很久,終於等到了黑心老板的回答:“這兩天都還有菜啊。昨天還有海帶,芸豆,饅頭,今天還有雞腿,米飯。劉老師就是那個性子,他覺得小孩吃比較重要。他寧願自己不吃也得讓小孩吃,他的意思就是先叫小孩吃。沒別的意思。關於吃飯的問題,我是怕你們餓,所以我說讓你們下午在這裏吃點飯,我是好心。”
林文玟沉默了。她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