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劣童(1 / 2)

林循誌五歲不到就上了一年級。起初施玉兒送他去學校的時候,老師不想要,嫌他太小,但還是讓他參加了入學測試。

結果他成績名列前茅,後來施玉兒看了他的試卷,確信有些東西是沒有教過他的,比如說“生”字的筆畫。

於是林循誌有了上學的資格。

剛入學那天,他哼唧著不進班,抱住媽媽的腿不鬆,老師哄也不頂用,然後施玉兒借口不走,隻在教室外麵等他才使他乖乖進去上課。

其實他心思完全不在班裏,也沒聽見老師講的啥,倆眼睛就往窗外瞟,下課之後他麻溜兒跑出來,尋了一圈兒沒見媽媽人影,又回到教室門口,沒有哭鬧,從那便適應了小學生活。

班主任是個中年婦女,教語文。按理說跟語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應該是感情豐富的,最起碼臉不該僵硬。她偏偏是個例外,一天到晚板著個臉,而且說話的時候凶巴巴的。

班上跟她最親近的,恐怕要數講台上那根油亮的竹竿棍兒了。她喜歡一手托著課本,一手揮舞著棍子,仿佛自己是個衣袂飄飄的舞女。

這根棍子專門收拾不聽話的孩子,還有早上、中午遲到的,總逃不了在手心上狠狠挨幾棍子。林循誌清晰地記得,自己就是那個經常遲到的。

上學的路也挺遠,從家出門下個坡,再上個坡到集市,穿過整條街後再走個百十米才到學校。

不過林循誌這一年的上下學路上都不孤單。這得益於兩個跟他有密切聯係的人。

一個叫陳東輝,他又高又胖,臉型像沒剝殼的花生,後腦勺上還掛著根小辮子。他喜歡偷別人的零食,翻別人的鉛筆盒,最擅長的是欺負林循誌。他們幼兒園時就在一起,所以林循誌不幸的日子很早就已經開始了。

另一個叫謝天,這是個頭發稀疏、牙齒錯亂的愛笑的小男孩,他腦袋很大,使得本就瘦弱的身子顯得更弱小了。每當陳東輝犯渾的時候,他總是能站出來和林循誌同一條戰線。

還在幼兒園時,有一次,陳東輝搶走了林循誌手裏的半包石頭糖,林循誌實在忍無可忍,於是逮準機會,趁他將要從滑梯上滑下時從後麵猛推了他一把。

陳東輝像個從樓梯上摔下去的大包子,連滾帶爬地落地,坐在地上愣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嚎啕大哭。

林循誌站在滑梯上哈哈大笑,並為此在一根柱子旁站了一節課。

那時候,施玉兒在幼兒園教課,陳東輝還有所收斂,可現在,他有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一天放學,林循誌和謝天正走在路上說說笑笑。陳東輝不知什麼時候從後麵摸了上來,一開始先動的口,在發現自己吵不過兩個人後,他仗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動起手來。

他先把林循誌推倒在地上,然後一隻胳膊勒住謝天的脖子開始胖揍,謝天掙脫不開,邊挨邊哭。那場麵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小雞仔被肥貓欺淩玩弄一樣,滑稽而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