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采薇》(1 / 2)

“來同學們上課了。”顧淵帶著柳伽走進教室喊道“這會不冷了吧?可以把窗子打開了嗎?以後教室裏麵少吃點辣條。”

“來今天講《詩經》兩篇裏麵的第二篇《采薇》對於這個大家應該有點熟悉吧我記得應該是小學課本有一篇節選剛好選的那四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然後長大了一點我在一部電影裏也看到過就是周公子演的那部你們要是有興趣可以搜一下。”

“我們先說一下薇除了這首詩裏大家還有沒有聽過這個字?”顧淵看著底下說道隨後看了一眼說道“你可以說一下。”

劉萌萌站起來說道“薇,豆科野豌豆屬的一種,種子、莖、葉均可食用。《史記》中曾記載伯夷叔齊在周朝滅亡後,不食周粟而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最後餓死於首陽山中。”

“不錯我第一次聽說這種植物也是聽這兩位的故事才知道的。”顧淵說道“以前還覺得這兩個人好傻不就是換了一個國家嗎?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才明白家國情懷以及一種叫做氣節的東西。”

“先不說這些題外話《詩經》中所記載的詩其實他都不是用來讀或者念得而是用來唱的《史記》中記載三五百,孔子皆弦歌之。《墨子》中也記載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因為在古代很多人是沒有辦法識字學習的所以由歌聲來傳遞信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有著唱山歌的習慣在現代看來是一種傳統其實在古代更多是將自己的文化延續下去。說白了《詩經》被人整理的就是最古老的山歌然而很可惜的是在漫長的曆史中《詩經》的唱法已經失傳了現在的我們很難複原出它的唱法。當然我想在未來人們一定會有機會複原的。”

“說到《采薇》這首詩可以說是一位當兵者的自述,看第一段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薇菜剛剛冒頭說我們要回家了可是到了年末還是沒有實現從這能看出什麼?這是一位多年在軍中的老兵。因為獫狁犯境的緣故他一直沒有回家導致他沒有家室也沒有安居的時間。在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於中原的入侵都是統治者的一個心頭大患隻是有的統治者做得好有的坐的差而已比較好的比如秦始皇修築長城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又比如漢武帝對戰匈奴還有唐朝唐太宗被人稱為‘天可汗。’當然有好的也就有壞的提兩個最熟悉的一個叫做‘五胡亂花’一個叫做‘靖康之恥’。其實不管是好是壞最受苦的永遠是生活在邊疆地區的百姓呀。”

“來繼續看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等過了一段時間這個薇草又長大了一些這位老兵還是無法回家他心中非常著急並且鬱悶因為駐守地點的變更使得他無法給家中的親人寄信。要知道古代沒有我們這樣發達的通訊係統所以他的駐守地的變更很有可能導致信使無法再次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