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胡思亂想的遲虞(1 / 2)

“來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相脊軒誌》。”早上第三節是顧淵的課他走進教室打開了做了好久的課件。

“先看看這篇文章的作者,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為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麵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其次是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項脊軒誌》分兩次寫成。前四段寫於明世宗嘉靖三年,當時歸有光18歲,他通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曆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後,作者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文章的最後一段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雖然讀起來感覺平平無奇但是這平常的幾句話卻十分令人感動,短短的幾句話讓時間有了度量,讓思念變得可數。”

“我記得以前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個段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今伐之,為博小娘子一笑。一個轉折讓讀者以為作者有了新歡忘了舊愛然後後邊又加了一句小娘子一笑,正若吾妻年少時再次的轉折就讓讀者覺得這作者是一個深情的人。其實怎麼說呢這些段子就是強行轉折罷了可以無限續寫比如小娘子是作者和亡妻的女兒然而不論怎樣永遠比不上原文那種戛然而止的平淡哀思。一個剛剛好的分寸既能寫出對亡妻的思念又能讓讀者感覺到作者的深情。這篇文章不是必背篇所以我們倒著講,講一個中年喪偶的男子在某一天回憶自己前半生的事。”

一節課結束後顧淵回到了辦公室卻發現遲虞興致不高便問道“老婆你怎麼了?”

“啊,沒事。”遲虞說道“回去吧我有些累了。”

“你怎麼了?感覺我上完課後情緒都不對?是身體不舒服嗎?”顧淵回到宿舍看著遲虞問道。

“沒有啊。”遲虞看著顧淵說道“隻是今天聽見你講的那篇文章心裏有些難受。你說我以後會不會一直陪著你呢?”

顧淵聞言才知道遲虞是因為文章而心煩其實這也不怪她畢竟懷孕之後她有時候就會亂想而對於此顧淵溫柔地將她抱在懷裏說道“當然你可要陪我一輩子的。”

“一輩子嗎?你說萬一我生孩子的時候……”遲虞有些害怕地問道雖然現在醫學發達可是生孩子還是有很大危險。

“不會的,你不但不會有事還會成為世上最好的媽媽。”顧淵說道“我們一直會在一起的看著孩子長大成人,看著她上幼兒園,看著她背著書包上學,陪她度過我們往後的每一天然後有一天她會挽著我們走進婚禮的現場。如果你真的出了事我可不會一個人照顧她所以不但為了我更為了你還沒出生的孩子你都會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