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叫我Anny(1 / 1)

飛機正在夜空中飛行。我正從廈門飛往上海,此時飛機的視頻中正在播放宇宙的起源,當然,這不是霍金的《時間簡史》,隻是根據霍金的理論改編的一部通俗易懂的科教片。

宇宙大爆炸、星係、物質、暗物質、黑洞、引力波,還有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相對論。雖然是中文配音,這片不是來自NASA就是來自美國國家地理,我心裏這麼猜測著。

聽的似懂非懂,我隨手翻著飛機上的航空雜誌,滿頁的廣告,封三是一個公牛一樣強壯的中年男子肖像,收拾的非常幹淨利索,是一個做地磚的老板。我對地磚沒興趣,倒是認真的琢磨起整幅肖像的攝影用光和色彩。

我是個半路出家的攝影師,經常被人問到你是專業的嗎?我也懶得回答。我知道,在人們的想象中,專業就是科班畢業,穿的一身黑,紮著馬尾巴。

我不是科班畢業,但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後,一直都是靠攝影謀生。我是留著長發,但是長度還是紮不起馬尾巴。

看著窗外的星空,特別的璀璨。視頻中的解說正說到宇宙中的一切都來自大爆炸,包括星球、塵埃、光線,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來自宇宙。我心裏一凜,突然想到自己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分子其實都來自宇宙,和星空中的星星沒什麼兩樣。

在8000米的高空,你沒有任何依托,黑暗中高速前行,在茫茫同流層那種感覺就像太空中的一粒塵埃。即使此時消失,其實也是回到飄渺的宇宙。那也沒啥可怕,不是下地獄。

飛機已經開始下降,廣播中提醒旅客係好安全帶,收起小桌板。此時飛機震顫起來,而且愈加激烈,似乎遇到了氣流。邊上有個空姐蹣跚著走過,正檢查小桌板和舷窗遮陽板。

我幸災樂禍地想著氣流來的更猛烈些,據說空管安全規定在猛烈顛簸的狀態下,空姐可以隨身坐在就近的旅客腿上,而且旅客還必須把她抱住。忽然想到自己是坐在窗邊,算了,安全著陸吧。

看著舷窗下麵的杭州灣大橋,一條光帶穿過黑暗的杭州灣,中間彎曲,然後直奔上海方向而去。上海快到了,我這趟飛上海是去見Anny。

Anny是她們雜誌社的圖片編輯,中文名叫簡嬌嬌。不知道是他們這個圈子都喜歡取個英文名還是她不喜歡自己的中文名,總之,Anny很不喜歡別人叫她中文名。不管這時候你是和她開玩笑還是嚴肅地在談事情,如果叫她中文名,她總是認真地糾正一下,叫我Anny!

以前我並不認識Anny,她是看了我發在網絡上的一些照片聯係上的。剛開始工作的事我們在微信上聯係過幾次,後來第一次見麵好像就是熟人了,非得要我也取個英文名。我不取,她就自作主張叫我傑森。

被她一叫,我老是覺得自己是個美發師,還好她沒叫我Tony。由於她發音的卷舌,我至今還搞不清楚,到底是Jason還是Jeson。

Anny是個自來熟的人,可能和她開朗大方的性格有關係。我時不時會故意地叫她一句,簡嬌嬌。然後我們……正經事就沒法談了。

十天前,我還在福建東北的一個小島上,Anny她們雜誌社約稿拍攝一個海島漁村的題材。

從上海坐動車到一個叫寧德的海濱小城市,我要去的那個地方叫三都澳。下車後我打開手機地圖看了一下,大概知道了海島的距離和方向。

這是個海濱小城市,那一定有海鮮市場,到那裏打聽一下,就知道去海島該怎麼走。海鮮市場的阿姨熱心地指點,我叫了一部摩的,直奔漁港碼頭,坐小客輪去海島。背著一身的攝影器材累死了,此時我有點後悔沒叫上小柯傑。

小柯傑是我的攝友,家在廈門。我們是在一次戶外認識的,他對攝影業餘發燒,但總是不得要領,所以喜歡跟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