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戰略相持(1 / 2)

荊州大軍八萬已經全線壓上烏程,周瑜也是把手中的兵力全部集中了起來。烏程城池現在守軍約有五萬有餘,為了此戰,孫權、周瑜可是下了血本。五丁抽二,四六征稅。可所謂是把整個江東一半的男子都征集了起來。

遙想公瑾當年,赤壁之戰,麵對曹操二十萬大軍,孫權也不過給了周瑜三四萬軍隊。如今江東遠不如那時富庶。加上沒有交州,九江廬江二郡。孫權竟能拉出近八萬的隊伍,不管劉琦這次能不能成功,反正江東是完了。按著古代人口成長規律,一般十三四結婚。江東要想恢複元氣至少也要十年得光景。

荊州大營。劉琦軍帳。

“這次,算是兩敗俱傷了。我本以為孫策一死,孫權即使不立刻投降,也會不作誓死抵抗的,沒想到啊。”為首的年輕人,麵如冠玉,目若朗星有些痛惜道。

“主公何必憂慮,隻要荊州穩固,江東破損又有何妨。如今周瑜兵力已盡,攻破江東指日可待。不像北麵曹操袁紹,要想真正攻取對方,至少還須五六年的時間。這時江東也能恢複些生氣了。”一旁的諸葛亮道,搖著紙扇,指點著江山。

劉琦點了點頭,道:“不錯,現在關鍵一戰就是要攻克烏程城。周瑜苦心經營數月,攻城之戰,怕是不易。”

還有一點,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周瑜實施的堅壁清野之計。目的就是希望拉長荊州的補給線,加劇消耗荊州的糧草。最後荊州糧草不濟,將戰敗於他周瑜之手。以劉琦身邊謀士之能,早就看出來了。其實此計乃是陽謀,無需遮掩。

隻是周瑜怕是失算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劉琦豈能不知。好多戰事就是因為糧草才惜敗。先行的三十萬石糧草可供大軍百日之用,隨後都督趙累更是親自押送五十萬石糧草。這是周瑜所不知的。

有了糧草,劉琦才敢下攻打江東的決定,至於孫策之死隻是一方麵的原因。劉琦的舉動正是讓曹操周瑜這等才智之士都上當了。其實也不算上當,他們隻是還是按著以前的計算方法來猜測荊州的實力。可惜他們都錯了!

劉琦改變的不隻是荊州的兵力,地盤。還有的是荊州的糧草,在現代簡單的施肥,鬆土,除草,除蟲的方法對於古時候的人們來說無疑於福音。對於現在半年每畝上千斤的產量,古代二三百斤的產量增加一倍也算不上很大的差距。可是對於古時來卻是決定性的改變。

試想,荊州數年之間憑空增加一倍的糧草,對於其他諸侯的帶來的是災難性的消息。多出一倍的糧草,就使得劉琦在打完交州之戰後,僅僅恢複了數月就又有能力同周瑜角逐江東。還會使得曹操意向不到,使得周瑜犯下致命的錯誤。

此時,周瑜正在自以為戰局按著他的設想所發展。品著香茗,周瑜呼了口氣,道:“荊州茶果然名不虛傳,據說還是劉琦讓人按著他的建議所製。哼。身為主公不謀政務,整日就研究些滿足口舌之欲的東西。所謂荊州麒麟兒也是徒有虛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