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嘀嘀咕咕了半天,吵得臉紅耳赤。被劉琦催了半天,最終統一了意見派遣荊州大將--魏延。
魏延雖然和呂蒙一樣,還是個小將,不過這幾年跟著劉琦曆練,成長的很快。尤其駐守汝南後。考慮事情更加全麵了,文武兼備,成為荊州的中堅大將,不可多得的良將!
黃忠年事已高,不宜成匹夫之勇,且是荊州的步軍都督,跟小將出戰有些掉價;張繡騎兵統帥能力,在荊州乃是第一,至於步戰,略有欠缺;李嚴文武兼備,不過兩樣都不出彩;武力怕是不能穩勝呂蒙;張飛剛剛戰過,且來的時日尚短,不了解荊州的戰法;徐盛亦是如此。
廢話少說,定下人選,魏延興衝衝地領兵前去陣前。這時呂蒙也領兵到了。雙方相互通報了姓名,一通鼓罷,就是開戰之時。
隨著鼓聲的落下,雙方大將大喝一聲,領著兵馬衝向地方。一個是丹陽精兵,縱橫淮泗無敵手,早已名震天下;一邊是百裏挑一,數十萬裏精銳中的精銳,征戰數年無一敗績,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良將對精兵,甚是精彩。荊州精銳本就是精壯漢子,沒想到對麵的身體更勝一籌。不過荊州富庶,兵甲最是精銳,丹陽軍不過是層鐵皮薄家,荊州卻是手掌後的實心鐵甲,一般兵器不能穿透。
呂蒙、魏延更是都得旗鼓相當。呂蒙暗藏主力佯攻中軍,實則主攻右翼;魏延則是佯攻左翼,主攻中軍。雙方六千人馬在陣中廝殺的難解難分。人人看了無不覺得人血沸騰。
六千人的廝殺在大漢王朝不過是場不起眼的小戰。甚至對於局勢無甚影響。可在當時,倭國,歐羅巴等眼裏可算是一國之戰了。
冷兵器的對戰,關鍵還是看人的身體素質,誰的力量速度占優勢,誰的勝率就大。不似現代完全就看武器的先進與否,分分鍾鍾就能分出勝負。
兩軍從上午廝殺到下午,中間沒有絲毫停歇。丹陽兵雖然悍勇,畢竟沒落了,荊州士卒久經戰場,訓練到位,吃的也是少見肉食,論爆發不如丹陽兵,要是論耐力,遠勝與他。開始時就和荊州虎賁--破陣營鬥得旗鼓相當,三個時辰之後,敗象已露。呂蒙的丹陽精兵漸漸不支了。
這就好似多塔和擼啊擼,你前期和人家後期殺的不分勝負。跟人家大喊一聲:“有本事到後期。”隻能貽笑大方。
破陣營士卒越戰越勇,看到丹陽精兵漸敗,更是興奮不已。魏延更是抓住時機,趁勢突破,連斬了呂蒙兩個小校,呂蒙見大勢已去,為了保存僅存的五百精銳不得已投降了。
魏延見敵將投降也不死逼,目送呂蒙領著敗軍回到江東陣中。魏延則是領著八百破陣營士卒耀武揚威的回去。
鬥兵,荊州又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