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劉琦的後手(1 / 2)

宛城。

昨日的蒙蒙細雨,在夜裏變成了狂風暴雨,最後化為春雨,滋潤大地。一場大雨方過,頭頂依然是黑雲壓城,仿佛一場更大的暴風雨,很快又要落至。

高門大宅之中,那身長七尺,神情淡漠,相貌英俊的年輕人,正自宛城太守府大廳外的台階上踱步。陰涼寒冷的濕風,卷著幾分春泥的味道,穿過庭院撲麵而來。性感的胡須,不為風所動,刷白的長袍,隨風呼呼作響。

“主公,現在算算時間,怕是機伯(伊籍,字機伯)已經成功了吧。”

一陣細碎的腳步傳來,他抬起頭來,視野之中,匆匆向他走來那人,正是賈詡。

賈詡,字文和。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現在是劉琦的首席謀士。而龐統更多的是劉琦大軍統帥。

投靠劉琦之後,屢次獻計,在江夏,更是以步步為營之計大破孫策。使得江東在此一役,一蹶不振,為劉琦後來的攻破江東立下大功。

此後,賈詡屢番獻計,逐漸得到劉琦的認可,後經數度的升遷,時值如今,已官任征南大將軍軍師祭酒,為眾軍師,謀士之首。

“是文和啊。不錯啊,我現在正為此事煩心呢,伊籍的任務不輕啊,袁紹那老兒,聰明一世,有時卻糊塗一時,機伯不能成功,我們的壓力就大了。”那個英俊的年輕人正是劉琦,現在有些愁眉不展。

伊籍,字機伯,兗州山陽郡人。少時依附同邑人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劉琦執掌荊州政務之後,重用智謀之士,這時候伊籍以辯才脫穎而出,成為了劉琦手下從事。曆史上更是屢次救劉備性命。伊籍通律法,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製,由此五人所製。屢次出使東吳,魏國五路大軍,來犯蜀漢時,要不是伊籍先死,怕是諸葛亮不派鄧芝而是派伊籍去了。

此次出使袁紹,正是賈詡、龐統的意見。在劉琦的印象裏,袁紹之為人,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更是因為小兒之病,耽誤了攻伐曹操最好的時機。

如此一個庸主,劉琦怎能會相信他。不過伊籍之才,劉琦是十分放心的。伊籍又是荊州名士,按著袁紹好虛名的特點,應該不會為難袁紹的。

出使袁紹,勸說其在後方攻伐曹操,這正是劉琦的後手。隻要袁紹發兵數萬,攻兗州、青州曹仁、臧霸等部,曹操後方吃緊,必然退兵。到時必解劉琦的荊州為危機。就算袁紹在無能,打不過曹操,難道還打不過曹仁、臧霸麼。

原本劉琦也想到了這點,但是這事確實不太可能。先前與曹操結盟,就已經得罪了袁紹。如今袁紹更是大放厥詞,聲稱不支援劉琦。以袁紹外寬內忌小氣的性格,劉琦是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