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重建騎兵團
宛城一役(曹劉),張繡的騎兵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戰敗曹純的虎豹騎,還挫敗牌龐德的西涼騎兵。戰功赫赫,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
劉琦雖然戰勝曹操,但也是慘勝。騎兵部隊傷亡更是重大,馬匹僅剩八千匹,騎兵五千。重新組建騎兵團的日程不得不早日提了上來。
騎兵是陸軍中乘馬執行任務的部隊、分隊。既能乘馬作戰,又能徒步作戰。通常擔負正麵突擊、迂回包圍、追擊、奔襲等任務。其行動輕捷,受地形、氣象影響較小。曆史上騎兵曾經是陸軍的主要作戰兵種。騎兵是一支有組織的快速部隊,他們能快速的打擊對手,也能在戰況不利時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騎兵是由一群經過長期訓練,能在馬背上作戰的士兵組合而成的。所以要想打造一支合格的騎兵部隊,要趁早。劉琦才跟韓遂和解時,獅子大開口,要了馬匹兩萬匹。這個數目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少馬的中原、南方地帶。騎兵要求的標準是:年紀在四十以下,身長在七尺五寸以上,體魄健壯,超過常人,善長騎射,矯捷靈便,進退周旋,敢於“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騎兵是一支靈活機動的力量,擅長散兵作戰,可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
演義中幾組數據可以看出。桃園結義時,劉關張三人,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正思慮間,來了兩個客人,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镔鐵一千斤,以資器用,劉備大喜。良馬五十匹就讓劉備大喜,可見戰馬之珍貴!
呂布占徐州階段,宋憲魏續至,奉呂布之命,往山東買馬,買得好馬三百餘匹;回至沛縣界首,被張飛劫去一半。呂布聽了大怒,隨即點兵往小沛來鬥張飛。結果呂布聽陳宮之謀,攻破小沛,三兄弟又開始逃亡了。可以所謂一百五十匹馬引發的血案。
兩萬匹,當然不是一下子要完,分階段,分批次的交易。以西涼人的貧瘠和貪婪,讓他們白白交出來是不可能,所以劉琦才提出以市場價格交易。
騎步協同作戰,這是個戰爭學的大科目,劉琦、龐統也是在摸索中前進。還好有了馬匹,有了戰將,再選拔出騎術尚佳的士兵,訓練一年兩年,騎兵隊伍又成形了。
楚漢爭霸中,騎兵迎來了一個高潮。史記記載: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
“趙雲聽令。”
“末將在!”一個英武不凡,不次於劉琦的青年將軍脫穎而出,正是常山趙雲。伊籍完成和袁紹結盟一事,找到趙雲,表達的劉琦求賢若渴之心。趙雲立馬答應,護衛著伊籍回到荊州。可惜當時戰事基本已經結束了,沒有趙雲用武之地。
不過如今劉琦重新組建騎兵,正是發展的好時機。趙雲在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擔任軍官,訓練騎兵不在話下。
看著又一名大將來到自己麾下,劉琦咧傻笑的嘴一直合不上。
“龐德。”
“末將在。”一位虎背熊腰的小將出列喝道。
龐德!!!
又是一名善用騎兵的大將,前者是幽州燕騎,後者則是西涼鐵騎。在跟韓遂商議賠償條件時,劉琦就故意加上了這一條--俘虜自願選擇去處。為的就是留下龐德,在龐德被俘的日子裏,劉琦禮賢下士的氣度也是深深打動了龐德。然後,龐德毫不猶豫的同意加入荊州軍。至於家小,倒不是問題,龐德自幼父母雙亡,跟其兄一起長大,他的嫂子對他不好。龐德一氣之下殺了他嫂子,兄弟二人從此形同陌路。而且龐德還未成家,真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其實這個年代已經出席了馬鐙,什麼穿越者稍稍發明了些東西就能扭轉大局,純屬放屁,真當古代人是傻子啊。蔑視古代人的遲早要付出代價。現在人還不是一樣看古書,吸取古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