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劉協還是意誌滿滿,可當董承說到要他親自去討伐曹操,劉協想起平日曹操的威勢,頓時就是忍不住打了個冷顫,心中生出了膽怯,說道:“這個,這個,國舅,許昌雖然兵力空虛,但曹操本人還在許昌,我們貿然出手,真的能夠殺死曹操嗎?可不要殺虎不成,反被虎噬!”
聽得劉協的話,董承心中也是不由得搖頭,劉協雖然是聰明之主,但比起先帝,奈何卻是少了幾分膽氣。就算是之前被董卓給逼退位的少帝,至少還敢寫一首怨詩來抒發不滿,可劉協卻隻是敢在暗中搗鬼,真正要他走上台麵,他卻是嚇成這樣?如此的天子,當真是值得自己以性命投效的明主嗎?董承心中竟是不由自主地生出了這樣的疑問!
不過疑問歸疑問,董承祖輩世代都是漢臣,久食漢祿,不管劉協是不是明主,董承對大漢的忠誠卻是讓他隻能是輔佐劉協,哪怕是一條路走到死,也絕對不能回頭!當即董承便是對劉協勸慰道:“陛下請放心!臣已經以陛下所賜的衣帶詔,聯絡了朝堂當中的不少義士!之前沒有行動,隻不過是因為時機並不成熟的緣故()!如今時機已到,臣與眾義士共同行動,必能成功殺死曹操!而陛下身為大漢天子,率領臣等討伐逆賊,也是彰顯陛下的才能的時候了!到時陛下再續桓帝事跡,誅殺反賊,陛下的聲譽高漲,必定能夠令天下歸心,中興漢室!”
董承所說的,卻是漢桓帝劉誌的事跡,當年劉誌即位的時候,大漢朝政大權為外戚梁冀所把持,而劉誌則是聯合宦官,成功將梁冀給扳倒。不過這位皇帝卻並不能算是一個明君,雖然除掉了外戚之患,但卻又將大權落於宦官之手,並且製造了東漢有名的黨錮之禍。後來劉誌還沉迷於女色,卻是偏偏連一個兒子都沒有生出來,最後等到劉誌死後,這才從宗親中另立新皇,也就便宜了劉協的老子,漢靈帝劉宏。
董承舉這個例子其實並不是很恰當。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劉誌並不能算是一個好皇帝,董承也許是受了之前對劉協的印象的影響。竟是下意識地舉了這麼一個例子。不過劉協顯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的心思,已經完全被董承後麵所說的話吸引了!
“令天下歸心,中興漢室!”這可是劉協做夢的想要做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豈不是意味著,將來大漢王朝的大權終於可以收歸到自己這個大漢天子手中了?有了大權,自己這個大漢天子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名符其實啊!想到這裏,劉協的心立馬就是激動起來。那略顯瘦小的身軀竟也是不由自主地顫抖,看得在旁邊的伏皇後也是一臉的擔憂,忍不住上前輕輕扶住劉協的胳膊,關切地問道:“陛下?”
不過伏皇後的好意卻是被劉協一把給推開了,劉協甩開胳膊,然後兩眼放光地看著董承,激動地說道:“國舅!就按照你的安排行事!應該怎麼做,國舅你盡管說!”
城府不夠!這是董承心中對劉協所下的有一個定義。不過董承還是立馬對劉協說道:“陛下暫時用不著行動。等到臣今日出宮之後,就會聯絡朝堂中的各位義士!不過今日臣貿然進宮,雖然暫時躲過了曹賊的耳目,但想必最後還是瞞不過曹賊!所以等到臣出宮之後,曹賊一定會派人注意臣的行蹤,所以下次臣就不方便進宮見陛下了!最後行動之時。臣會派人去與國丈伏大人聯絡,請國丈代為告知陛下就是了()!”
董承說到最後。也是對著伏皇後行了個禮,這國丈伏大人。正是伏皇後的父親輔國將軍伏完。伏皇後也是立馬對著董承一福,說道:“國舅請放心,本宮也會讓心腹知會國丈,到時候有什麼需要的,國舅盡管派人去告知國丈配合就是了!”
伏皇後知書達理,更重要的是,對劉協忠心不二,有伏皇後做中間人,董承和伏完聯絡那就更加安全、省事了。當即董承便是對劉協、伏皇後拱手一禮,說道:“如此,為防曹賊發現,臣也不能在此久留,一切還請陛下和娘娘小心行事!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