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楊秀的眼睛眯了起來,有所意動,隻是馬上回過神來:“不妥,不妥,昨天替欽差接風,見過欽差的官員頗多,難免有官員會露出口風,即使殺了也無濟於事,何況這個欽差不是別人,仍是唐王二公子,說起來還是自家親戚。”
“可是父王不殺也不行,難道父王三天內真要起程回京不成?”
楊秀猛的搖頭,要讓他進京,那比殺了他還難過:“孤王當然不回,這樣,從明天開始孤王就不露麵,由你去接待欽差,三天過後,就說孤王得了重病,不良於行。”
楊瓜不由噗的一聲笑了出來:“父王,你已經生病十多次了,這次恐怕不行。”
楊秀懊惱的伸出五根短短的手指在腦袋上拍了一下,唉聲歎聲起來。
“父王不必煩惱,不如孩兒代替父王進京一場。”
楊秀遲疑的道:“這行嗎?”
楊瓜道:“父王體胖,不耐久行,孩兒是蜀王世子,代替父王進京是天經地義之事,就是皇上也抓不到什麼把柄,孩兒早就聽說京城繁華,外邦之人絡繹不絕,孩兒正好去開開眼界,看看與成都相比如何?”
楊秀聞言大為感動:“好兒子,不虧父王疼你,還是你能為父王分憂,這樣,你明天就起程跟隨欽差回京,皇帝即然連二哥也放了出來,諒也不會為難你這個小輩。”
就在楊秀與兒子商量如何應對欽差時,這次擔任欽差的李世民也正在與副使商量如何讓蜀王進京,益州為京城大後方,以前皇帝一直念著兄弟之情,又因為要對外用兵,不想內亂,皇帝才對蜀王百般容忍,眼下蜀王在益州自成一國,雖然每年還有向朝庭繳納賦稅,隻是官吏任命,軍隊招募之權全操於蜀王之手,皇帝自然不能一直容忍下去。
李世民剛過二十歲,他是前科明經科的進士,科舉經過數界越來越正規,明經,明史,明字,明法四科成齊頭並舉之勢,但在一般士人心目中,明經一科士子還是要比其餘三科高上一籌,這種看法就連皇帝也無法改變,楊勇隻得盡量壓低明經一科的錄取比例,隻是這樣一來,明經一科中舉之人分外艱難,反而又印證了明經一科高人一等的地位。
接理說,以李世民的資曆沒有資格擔任宣蜀王進京的欽差一職,何況這次更等於向蜀王下最後通諜,沒想到皇帝偏偏點中了李世民,這讓許多大臣大惑不解,若是說因為李世民與皇帝有親戚關係,皇帝才特意照顧,李淵的關係才更親一層,隻是李淵卻混得非常不如意,十幾年來,李淵一直在五品的官位上打轉,不上不下,尷尬的很。
蜀王桀驁不馴,十幾年來一直不肯進京,此番要讓蜀王乖乖進京,談何容易,逼得急了,說不定連欽差都有性命危險,李世民深知益州是虎穴,但也正是他的機遇,若是他能讓蜀王進京,朝庭不動刀兵重新將益州納入治下,他的功勞自然少不了。
對於父親十幾年得不到升遷,李世民經常為之憤憤不平,李淵自然不會和兒子談及年輕時和皇帝之間的間隙,在李世民看來,父親之才不要說為一郡之首,就是出閣入相,成為六部主官也綽綽有餘,皇帝一向英明,偏偏對他父親卻犯了糊塗,這自然是皇帝對自己的父親有偏見,李世民在路上就發誓這次一定讓蜀王老實進京,立下功勞,也好糾正皇帝對父親的偏見。
昨天的見麵,李世民已經看穿了蜀王不想進京的想法,非常人行非常事,他這次打算等再見到蜀王時,若是蜀王還不肯進京,他直接出手挾持。
對於李世民的想法,副使吃驚的連連搖頭,挾持本朝親王,這個想法太瘋狂了,何況這是在人家的地盤,一不小心,自己先要把命丟了。
“你放心,明天不用你動手,本使親自出手。”見到副使有點害怕,李世民連忙勸解。
誰動手還不是一樣,難道李世民失手了,他就能逃得了,副使心中發苦,隻是深知不可能拗過李世民,隻能無奈的點了點頭。(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