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富強,百姓富足,朝庭軍力強盛卻沒有了對手,許多大臣和百姓們都以為皇帝要馬放南山,偃武修文,從此天下太平時,楊勇向外發布了天下四海圖。
這天下四海圖自然就是簡易版的世界地圖,天下四海圖一出,整個國家都沸騰起來,原來世界是如此的大,尤其不可思議的大家所做的地方是在一個圓球上。
大地是圓形,早在東漢時就有論述,那就是張衡的渾天說,不過,渾天說隻是簡單的描述了一下“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
至於大地到底是什麼一個情況,有多大,張衡沒有說,他也不知道怎麼說,而朝庭發布的天下四海圖卻有詳細的說明,哪裏是陸地,哪裏是海洋,雖然隻是一個大概範圍,絕大多數島嶼沒有標明出來,這已經夠讓人震驚了。
大隋早已打開陸上的絲綢之路,京城雲集著從西域各國而來的商人,而隨著這些年大隋大力發展海軍,海貿的貨物吞吐裏已是陸路的數倍,沿海一帶又有南洋、印度、大食等國過來的商人,因此朝中官員對外界並不隔膜,雖然大家習慣性的以中原為中心,但西域,南洋有廣闊的領土和眾多的國家是不爭的事實。
隻是一直以來大家都視那些地方為蠻荒化外之地,如今看到這幅天下四海圖,才知道天下之大遠不是以前所想像的那樣,大隋所占據的土地還不到十成中的一成,更別論什麼天下的中心了。
雖然有人心下有不少疑慮,隻是卻沒有人敢公開質疑天下四海圖的真偽,因為天下四海圖是皇帝親自頒布,這些年皇帝施政的巨大功績,足以絕大部分人沒有懷疑皇帝所說話的勇氣,何況又有這麼多的佐證,又如何敢懷疑。
中國曆代版圖以唐為最盛,後麵一千多年,盡管王朝更替,卻再沒有超過唐朝的疆域範圍,何也,是漢人當真就沒有開拓之心嗎,當然不是,如果漢人沒有開拓之心,那麼也不會有黃河流域起步,擴展到西臨高山,東南麵臨大海,北臨沙漠,縱橫萬裏之地。
到底是什麼阻止了華夏民族的繼續擴張,有人說是地理,華夏民族一直是傳統的農耕民族,東南兩麵是大海,西麵有高山阻擋,隻有一個北麵還有廣闊的土地,隻是北部高原地區幹旱少雨,不適合農耕,就是占了下來對於朝庭也是無用,不但不能為朝庭提供賦稅,反而要花巨額軍費派兵駐紮,未免不劃算,正因為如此,唐朝前期雖然占據了北方大片領土,到了中期又全部丟掉。
由於不能擴張,漢人的力量隻能用於內耗之中,千百年來重複著一個個王朝的循環,他們渾然忘了,外麵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
天下四海圖一出,那些正在感歎自己生不逢時的年輕人血液再次沸騰起來,天下如此之大,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即使做不到,博個封妻蔭子的機會總是有的,何況根據皇帝在天下四海圖上的介紹,無論是南下的澳州大陸還是大海對麵的美洲大陸,上麵隻有一些土人,他們沒有國家,連鐵器也不會治練,要想立下功勞還不容易嗎,那可是比整個中原加起來還要大上數倍的土地呀。
不光是年輕人激動,就是一些老成的官員也激動起來,曆代王朝起起伏伏,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土地,王朝的後期,由於土地的集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辛苦一年往往食不裹腹,一遇災年就成為流民,動搖著王朝的統治,眼下大隋雖然還沒有土地問題,但人口繁衍下去,總有一天會遇到,如果能多出數個中原之地,那能承載多少人口,想想就讓人激動不已。
恰在此時,海軍傳來消息,發現了天下四海圖上標明的澳州,船隻沿著澳洲邊沿前進了一個多月,依然沒有能夠將澳洲的麵積探明,可知澳洲極大,天下四海圖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