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妃看了看張老夫人,有心跟嫂子說,讓她回家勸勸兄長,將手中的軍權上交聖人。可話到唇邊,轉了幾個來回,終究沒有說出口。
張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文不成武不就,若再沒了兵權,怕是再過幾年,家族便會徹底沒落了。
張老夫人其實也有話要和小姑子說,動了動嘴唇,好半天才遲疑的開口:“娘娘,聽聞太子妃極得太子殿下愛重,五娘入東宮……”真能得寵於太子,生下皇孫麼?張老夫人現在特別的不確定。
張太妃沒出聲,隻是盯著帳頂出神,好半天之後,才疲憊的道:“嫂子和侄媳婦都回去吧,我累了。”
竟是直接不答張老夫人的話,重病之下,還要殫精竭慮安排後事,已經讓她耗盡了心血。
張老夫人見張太妃閉上眼睛,也不好再說什麼,隻能帶著兒媳慢慢退了出來。
她拿出帕子擦了擦臉,在兒媳的攙扶下,緩慢的往宮門行去,還不忘低聲囑咐:“回去之後要叮囑五娘,少往太子殿下前麵湊,去討好了太子妃才是關鍵。”
張大夫人低低的應了一聲,垂下的眼簾擋住了她眼底的神色。
與悶熱難言的都城相比,位於西山的永樂宮,卻是分外清爽宜人。
每年端午過後,皇帝都會從城內搬到西山來,故此朝中多半大臣在西山皆有宅院,區別隻是大小之分。
以前太子還沒成親的時候,一直是跟皇帝在永樂宮住,而從
前四年,一直盼著太子大婚的老皇帝令人在永樂宮旁,特意給兒子修建了重華宮,以備太子大婚之後,和太子妃在西山的住所。
因西山宮殿向來是避暑之處,重華宮中,長鬆修竹、濃翠蔽日,再加上匠人們巧引山澗之水,會聚成池,再挖出水道,組成水網,將重華宮各處建築,以水網穿連起來。
與水麵之上,是各式各樣的橋,漫步其上,或俯觀天光雲影、或品賞映日風荷、或細數池中遊魚,宜然成趣。
薑蓁蓁自搬到重華宮之後,最喜歡做的事,便是帶著人,在宮中漫步。
她最愛去的是位於西麵,掩於竹林深處的翠華亭,亭前有一座小巧的“一步橋”,造型優美,側立麵為柔婉的弧形,如一彎新月,十分嫵媚可愛。
小橋之下,是清澈見底的溪水,常有魚兒在水中嬉戲。薑蓁蓁常常立於橋上,隨手折下一枝竹枝,逗弄水中遊魚。
“太子妃娘娘,你又貪涼到這來。”已經被升為東宮司閨的陸女師,十分無奈的在翠華亭逮到薑蓁蓁,及時阻止了她伸向溪水的手。
“山間溪水太過寒涼,您的小日子便在這兩天,可不能碰涼的。”
被抓包的薑蓁蓁,麵色訕訕,嘟了嘟小嘴,“本宮知道了。”
“娘娘,別在水邊久站。”陸司閨扶了薑蓁蓁進翠華亭中坐下,才從身後的宮女手中接過兩封請貼,放在她麵前的案上,“三日後,是雲梧公主
的生辰,娘子可要過去?”
雲梧公主行七,比八公主大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