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媽媽在地裏種完菜,中午簡單吃一餐,到了下午不忙的時候,睡一睡午覺,或者睡不著就去西廂房裏的小房間裏拜佛。
走進西相房,有一尊瓷白色陶瓷的觀音菩薩,當在幹幹淨淨的桌子上,顯得特別莊重,媽媽抓起一旁凳子上的棉墊子,往水泥地上那麼隨便一扔,從木頭櫃子裏取出了香和蠟燭,還有一盒火柴,推開火柴盒抽屜,從火柴盒裏取出一兩根火柴棒,用力的劃過火柴,火柴嗞~的一聲就燃了起來,照亮了周圍的空間。
先用火柴點燃了蠟燭,又用蠟燭點燃了那三炷香,然後吹滅了蠟燭,繼而又熟練的拿著香跪在地上,朝著觀音菩薩的瓷像拜了幾拜,再把香插進香爐裏。
又跪回地上的棉墊上,祈求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大發慈悲、為世人消災解、指點迷津。
又求菩薩保佑我前程似錦、平步青雲、步步高升、升官發財,保佑兩個女兒嫁個好人家,保佑小兒子讀書成績好,保佑妹妹工作順利,工作穩定,能夠自力更生。保佑全家人身體健康無病無災……
然後又對菩薩繼續傾訴,訴說她這輩子很苦,如何辛辛苦苦的把我們兄弟姊妹五個撫養成人,這過程是如何如何的辛酸,是如何如何受苦,又是如何如何受了很多很多委屈,說著說著就哭了,從默默的垂淚到哭出了聲音,最後情緒繃不住了,便在觀音菩薩麵前痛哭流涕,她心裏的苦沒有人可以說,也沒有地方說,她相信觀音菩薩是善良的,是可以包容她的。
盡管她所經曆的,孩子們也知道一些,對她也很孝順、體諒,但是她覺得自己是長輩,她有她的尊嚴,她仍然不願對孩子們說她所經曆的苦,用那句老話講,就是打碎了牙和血吞,她沒有知識文化,吃了虧都表達不出來,最後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那些委屈硬生生的把她逼成了一個潑婦、悍婦,她也不想做悍婦的,她羨慕別的女人,即使男人在外麵上班,不怎麼管家裏的事,晚上也要回來陪伴妻子和一屋子的孩子,而她的丈夫卻在外地上班,他不在家的日子,也是她獨當一麵,他便以為她不需要他的幫助,其實,她曾經何嚐不也是一個柔弱的姑娘呢?隻不過是生活所迫把她逼得勇敢、堅韌、堅強不屈……
她每天要麵對一個人拉扯五個孩子的情況,家裏家外都是她一個人,她隻說人舉頭三尺有神明,隻有對著觀音菩薩講,寄托希望於觀音菩薩,從而希望能得到菩薩的庇佑,結束一切的苦惱,求一個苦盡甘來的餘生……
哭著哭著,她感覺自己放鬆了許多,就坐在地上的墊子上,用手絹擦著鼻涕和眼淚,然後緩緩的走出西廂房。準備去擇菜、洗菜預備晚飯,等著兩個女兒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