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首先要從一個小縣城說起,小縣城的名字叫雙陽,一條河從她身旁蜿蜒流過。雙陽,舊名蘇斡延,雙陽名稱來源於雙陽河。雙陽河為滿語,其意為“黃色”,即黃河的意思。
第一章 郭家燒鍋
民國15年,即公元1926年,冬,關東,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雪也格外的大。漫山遍野完全被積雪覆蓋,寒風打在身上,像被刀刮了一樣。厚厚的積雪表麵被完全凍成了冰殼,人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為遮擋寒風,人們不得不帶著厚厚的狗皮帽子,圍著厚厚的圍巾,隻漏出兩隻眼睛,呼出的熱氣馬上在圍巾上、眼眉上結上了一層白霜,看上去人仿佛變成了“白眉大俠”般的怪物。拉著爬犁、釘著鐵掌在雪地上飛奔的馬兒,也因為被呼出的熱氣凝結成的白霜擋住了眼睛,而愈發顯得小心翼翼,步履蹣跚。
從現在的吉林省長春市東南行約五十餘公裏,有一個叫雙陽的小城。這裏往南有一個城鎮叫煙筒山,盛產鐵礦。往西與伊通縣相鄰,往東與吉林市相鄰。相對於交通樞紐而言,這裏略顯閉塞,外麵世界發生的事情,對這裏產生的影響很小。這裏的人們世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當時縣城人口不足1萬。雙陽很小,縣城東西隻有一條街道,南北也隻有三條街道,因為天太冷,街上的行人稀少,一切都顯得那樣的蕭條與肅殺。
靠近縣城東側有一座宅院,高高的院牆,朱紅色的大門,貼著醒目的門神,大門上一副對聯: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高高的滴水岩,氣勢不凡,從外麵看,宅院顯得威嚴、富麗。顯示出主人的地位與品位。大門口高高的掛著一麵旗子,上麵寫著大大的酒字。門前總是排著很多拉酒的馬車,厚重的酒缸被人們進進出出的搬運著。很明顯,這裏是一處酒坊,東北俗稱“燒鍋”。
這家的主人名叫郭守仁,祖上世代相傳釀酒的技術。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五代了,一直開燒鍋釀酒。由於這裏的水好、加上祖傳的秘方,他家釀的雙陽泉白酒格外受歡迎。附近村鎮的酒肆飯館都到他這裏買酒,生意一直很紅火。
酒,是個很特別的東西。有錢人喝,就著山珍海味喝;窮人就著大蔥、蘿卜也可以喝。尤其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人們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生活,因此喝酒人更是多。由於雙陽泉白酒質量好、價格低,所以人們當然更願意喝郭守仁家的雙陽泉白酒了。
因為酒賣的好,郭守仁家世代殷實,算得上附近數一數二的富紳。郭守仁為人和名字一樣,為人忠厚、仁義,常常救濟窮人。遇上個災年會在門口支個鍋,施舍窮人。當地人都尊稱他為郭大善人。
郭守仁先後娶了兩房太太。第一位太太給他生了一位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取名叫郭瑩玉,今年17歲;兒子取名叫郭繼祖。郭守仁是希望祖上留下的產業能在他這一輩平安地、完整地傳給郭繼祖。但事與願違,郭繼祖6歲那年的四月十八,大太太領他去北山看廟會,因為人多,郭繼祖走失了。郭守仁派人四處找尋,也沒有一點的音訊。兵慌馬亂的年月,找個人太難了。大太太也因此沒過幾年就去世了。沒辦法,為了繼承香火,郭守仁又娶了現在的太太王氏,王氏過門好幾年了,肚子一直沒有動靜。郭守仁的年齡越來越大,眼瞅著自己的產業沒有香火繼承,郭守仁很著急,時常去廟上燒香拜佛,懇求老天能再賜給他一個兒子。也愈發的想念丟失的郭繼祖,如果他還在,今年也該十五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