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節飲食結構、控製攝入熱量或攝入幫助消耗熱量、具有減肥功效的食物,也能達到逐步減肥的目的。飲食減肥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麵:以食物的質量控製減肥、以食物的數量控製減肥。
食物質量
又稱全蛋白質減肥法,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以食物的質量控製肥胖。其原理與方法是:基本不吃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類的食物,以吃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因為蛋白質會使得身體消耗熱量的速度加快,而在食譜中不加入能直接化為熱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那麼人體就必須把貯存的脂肪化為能量,以分解蛋白質,從而使堆積的脂肪慢慢地被消耗而達到減肥的目的。在質量減肥過程中,應以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鹽的食物為主。如瘦牛肉、小牛肉、羊肉、雞肉、沒有脂肪的魚、貝殼及青菜、水果等。肥肉要全部去除,不能用動物油烹煮食物。食物必須煮、烤或燒過。每天至少喝2~3千克的水(含茶、咖啡、果汁等飲料)。鹽、辣椒都可以食用,不宜喝酒。在食量上可無限製,但不能達到“胃脹”的程度。忌吃零食,不吃夜宵。
食物數量
單純以食物的數量控製肥胖,是通過控製食物的進食量,使合成代謝小於分解代謝(入小於出),強迫消耗體內貯存的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此法不宜提倡,也不易堅持。在實施過程中,體內碳水化合物維持在最低水平,經常會產生饑餓感,並會引發疾病,如內分泌失調、厭食症及神經衰弱等,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除非十分必要,否則不宜采用,也不可長期以此法減肥。尤其是少年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倘若為了減肥而節食,就會導致胃囊空虛,營養攝取不足,出現頭暈、眼花、渾身無力等症狀,不但影響健康成長,還會因體質下降,精力不充沛而影響學習。
比較安全的方法是:采取質與量同時控製的方法進行減肥。
飲食減肥的誤區:
一、拒絕脂肪
在許多人特別是女性眼裏,脂肪是保持良好體形的敵人,她們以為拒絕攝入脂肪,就能保持良好體形、維持健康。
錯誤。其實對脂肪不能一概而論。不飽和脂肪不能少,也不能太多。脂肪應限製在總熱量的30%以下。因為脂肪產熱量是碳水化物的1倍以上。但飽和脂肪,包括反式脂肪,是不能多,因為它可促使動脈硬化,產生心腦血管病,應限製在總熱量的7%以下。
如何區分兩種脂肪呢?
飽和脂肪在常溫下呈固體,不飽和脂肪則呈液體。如豬油、牛油、奶油即屬飽和脂肪。而魚油、植物油則屬不飽和脂肪。所以,在葷菜的選擇上,可多選魚蝦,少選豬牛羊肉。當然,不是說要禁吃紅肉,瘦肉還是可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