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勾心鬥角的日子過得很是愜意,每天早上我們都是睡到自然醒,早飯後就在園子裏四處轉悠,澆澆花、喂喂魚,閑來無事找幾個宮廷樂師來交流一下音樂心得,偶爾心血來潮還會喬裝打扮一番,拖著李瑁溜出宮去逛逛長安城,親近一下老百姓,或是走得更遠一點,到附近的風景名勝去周遊一圈,除了還住在皇宮邊上的壽王府之外,幾乎就是過著普通人的日子。
雖然我們這樣放肆,卻沒有人還費心的來關注我們的行蹤。如今李瑁已是翻不起身的死魚一條,誰還肯在他身上多花工夫?
每年的冬天,李隆基都會到驪山的華清宮去避寒,這一去就是一大家子人,除了太子在長安坐鎮,負責處理一些政務之外,其餘的皇親國戚全部都跟著李隆基去了溫泉宮。
作為皇子之一,李瑁按慣例也要隨行,本來我是不太願意跟著去湊熱鬧,可一想到天氣寒冷,這個時候能夠泡在熱騰騰的溫泉中是多麼舒服的享受,這“不去”二字都到了嗓子眼裏,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
於是,我和李瑁便跟隨著大部隊,勉強忍耐一路車行帶來的不適,來到了距離長安城30公裏以外的華清宮。
“不盡溫柔湯泉水,千古風流華清宮”,唐朝時期的華清宮,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華清池,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以溫泉和風景秀麗著稱。相傳華清宮修建於周幽王時期,春秋、戰國的戰火到沒怎麼蔓延到這裏,然後經過秦、漢的修整,尤其是在唐代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如今的華清宮蔚為豪華壯麗,幾十座典型的中國古式建築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濃密的參天大樹四周環繞,泉水碑石點綴其間,盡顯皇室氣派。
不過,雖然華清池早在幾千年前的周王朝就已經是聞名遐邇的皇家園林,可真正吸引世人眼球的,卻還是李隆基與楊玉環這段從這溫泉宮開始的,感天動地,令後人留下無數遐想的忘年之戀。然而,諷刺的是,過去對這些都極感興趣,恨不得一探究竟的我,如今卻避之唯恐不及。
記得以前曾經看過一本衛斯理的小說,寫到一個有預知能力的人,每天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為了改變最後死在了手術台上。我跟他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卻不想落到他最後的結局,也不想任由事件按照曆史的軌跡發展,於是,隻有低調再低調,不去跟誰爭名奪利,躲在自己的角落裏快活。
似乎我所能做的,也就隻有這樣了,雖然想起來還真有點憋屈,可總不能因小失大吧。犯不著為了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名聲跟金錢,年紀輕輕斷送了姓名不說,還無端端的背負了一個紅顏禍水的千古罵名。
-------------------------------------
再次對追文的親說聲抱歉
這段時間為了處理家裏邊的事,耽誤了更新時間
現在其實仍然沒有處理好
但是看到親們的留言,tiny實在是覺得有愧
所以,現在開始恢複更新
不過由於時間有限,一天隻能更新一章
希望各位親們諒解!
非常感謝親們一直以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