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笑道:“周子明據我了解,此人胸懷坦蕩,是個可以容人的將領,和將軍必然可以相處。”
李漢湘還是搖搖頭:“跟我出來的這些人,都是家鄉的子弟兵,我不能對不起他們,周子明的能力和威望,無論哪一點都比我強,如若合兵,定然受他指揮,不是我貪圖權力心胸狹隘,而是家鄉的子弟兵交到我不熟悉品行為人的周子明手上,我決不放心。”
江寧無法,接著說道:“那依在下看來,這易州城的城池太過薄弱,根本不能作為據守的根本,將軍若想擺脫困境,必須離開這裏。在下建議將軍向東北走,這條道路是楊浙和公孫子文故意留下的偏道,也是逃出東青府的最快路線。”
李漢湘問道:“何以見得?會不會是埋有伏兵呢?”
江寧說道:“不會。我已經了解過,正如我早先說過,這楊浙的青衛軍一直是東青府的最大軍事力量,自從公孫子文的定州軍奉聖命進來平叛後,在糧草供應和進攻協作上,一直摩擦不斷,楊浙和公孫子文最終形成默契,廓清東青府反叛後,定州軍南下據守楚州,把占領的地盤還給楊浙的青衛軍,為了讓定州軍盡快退出東青府,楊浙除了不遺餘力的掃蕩境內外,還留下這一條退路,給反叛的義軍逃出東青府,向北退入河東省,那裏和東青府之間有漢河天險相隔,所以,這頭公孫子文一直南下,看似是圍捕東青府義軍,其實奔的是楚州地界。”
李漢湘終於明白了江寧的意思,原來是勸自己退入河東省,以謀求東山再起,不過自己沒有他說的這麼透徹,不由佩服的看一眼江寧:“先生高論,我這就拔營出發,沿著易州東北,饒過新平,渡河入河東省去,那裏人煙稠密,而且齊軍防守薄弱,糧餉也容易湊齊,先生不如留在我這裏,日夜參讚軍事如何?”
江寧搖搖頭:“我這也要動身去河東省,那楊浙是不會趕盡殺絕的,如果天下太平,他的青衛軍也就沒了朝廷支持,再不能壯大聲勢,我看此人也是心胸萬夫之輩,早晚起事,若是有緣,我們河東還能再相見,江寧就此別過,將軍也勿逗留,盡快開拔。”
李漢湘也不阻攔,自去下令全營出發。
江寧回到周子明軍中,人數隻有區區三百之眾,士兵卻個個彪悍精神,似乎渴望戰鬥的百戰雄師,這周子明帶兵確實很有一套,那江寧囤積的黃金軍餉也用大車盡數馱載軍中,隨時都準備出發。
江寧見到周子明後說道:“李漢湘是個將才,雖然不願合兵,卻也不是個狹隘的昏聵之人,此人如果逃到了河東省,還需要用計讓他歸順。咱們需要在這裏和青衛軍打上一仗,打出兵威來,到了河東省方可站穩腳跟,周兄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