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說明(1 / 2)

這是第一次寫小說,為什麼會突然開始想寫小說了。是因為我想通過小說把自己走過的路和踩過的坑和經驗告訴後來人,希望這些彎路和坑,不要再發生在後來人身上。

有的人生來不平凡,但大多數人生來平凡。也許在不平凡人的世界裏,平凡隨處可見。但在平凡人的世界裏,平凡也隨處可見......

常言道,人人生來平等,但其實不然。現實沒有平等的人生,所以也大多不會有絕對的公平。

社會從來就隻存在兩種人,一種是不平凡的人,一種是平凡的人。那麼,平等和不平等也就同時存在,公平和不公平也絕對存在。

沒有人甘於一輩子平凡,即使有,那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曆史上不甘平凡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平凡的人生和不平凡的事情,贏得後世人們的稱頌和學習。

比如懸梁刺股,東漢時期,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再比如韓信,小時候的韓信過得很不好,他本就出身貧苦,雙親又在他很小的時候去世,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孩子,過的如何也是可想而知。那時候,他靠釣魚為生,並且,有一個洗絲棉的老婆婆經常救濟他。作為一個堂堂七尺男兒,還要靠一個老人的幫助,這肯定讓韓信心裏不高興啊。

可是他確實需要幫助,雖然很不好,可是他還是沒有拒絕。並且跟老婆婆說,若是他以後成功了一定會報答她。從這裏就看的出韓信是一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都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韓信也真是努力的生存下去,最後才能等到成功的到來。

還有近代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時間的,他“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寫作上”,從而一生著作頗豐,成為一代文壇巨匠。

魯迅到了晚年,對於時間抓得更緊。不管鬥爭多麼緊張,環境多麼惡劣,身體多麼不好,他仍是如饑似渴地學習,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時候,他就想著病好了要做什麼事;病稍好一些,就動手做起來。他逝世前不久,體溫很高,體重減輕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筆作武器,同敵人戰鬥。

現實中我們看到了很多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情。同時也品嚐了很多平凡的人生,經曆過很多平凡的事。

這裏特別介紹一下阿裏巴巴的馬雲,馬雲是一個樂觀向上、敢於冒險、具有魄力、善於溝通的人。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馬雲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摩托車修理工,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他小時候就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到杭州市的酒店門口去和外國人練習口語。1984年,他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外語係,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