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楊誌在眾人撮合下,向那扈家莊提親,準備迎娶扈三娘.隻是楊誌故作歎氣,卻是不知何意。
欒廷玉追問之下,楊誌這才說道:“這婚姻大事講究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隻可惜灑家父母早已作古,今番又是戴罪之身,不能回到故裏告慰祖上,實乃憾事。”
欒廷玉自然聽過楊誌祖上英名,便說道:“哥哥定能光複祖上榮光。”
楊誌又道:“灑家也有報國之誌,隻可惜當今朝廷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報國無門罷了。”
欒廷玉也頗為認可,他亦說道:“哥哥所言極是,我正是看透那官場昏暗,這才到了祝家莊當了教師。想當初,我自幼習武,也就是為了戰場上博得功名,隻可惜空有一身本領無用武之處!”
楊誌卻道:“十年之內,北方蠻夷之族必定南下,當下奸臣當道、皇帝昏庸、百姓麻木,必定不堪一擊,屆時,必定是中原生靈塗炭。灑家有意在此之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師保國安民、建功立業,豈不快哉?”
欒廷玉表麵波瀾不驚,實則內心早已翻江倒海。多年習武不正是為了此等用處?
楊誌又對屋內眾人說道:“諸位兄弟,咱們一起成就一番大業。”
眾人聽完皆都拱手道:“願聽大哥差遣。”
話休絮煩。楊誌次日差遣人去李家莊請來李應,央他同欒廷玉二人作為媒人,取了十錠大銀,又帶上金鐲銀釧、梭布綢緞、牛羊豬若幹,趕了滿滿一大車,前往扈家莊下聘。
扈太公見了,得知李應和欒廷玉來意,喜笑顏開,當即令人取來蜜餞金橙子泡茶,又令人殺牛宰羊準備酒宴。
三人閑敘之間,商定此事。扈老太公也找來兩人作媒人,便此料定。
話說那扈三娘聽聞楊誌前來提親,喜上眉梢不說,卻又暗罵楊誌推脫時日,害得她苦等數日。
原來,那扈成當日與楊誌話別之後,便回到家中,向扈老太公稟告了此事,扈老太公聞言,自是讚同,他說道:“若是小女嫁給楊誌,便可保我扈家莊幾十年無憂。”
扈三娘聽聞此事,內心自是歡喜,想那楊誌端是好男子,若是嫁給他,自是別無所憾。
每日扈三娘便與門兒倚遍,眼兒望穿,卻遲遲不見楊誌差人前來提親。
不過未出閣門,自然不能露出心思,索性也隻能在家中苦等。一連數日,不見楊誌動靜,扈三娘不免心灰意冷、頗有怨言。
不日之後,雙方落定程序,便在莊上舉辦婚禮。
當日,晁蓋攜梁山眾兄弟到場祝賀,扈家莊、祝家莊、李家莊三莊聯動,張燈結彩,好不熱鬧。
當日,楊誌身穿禮袍,騎著一匹烏騅馬,領著一頂大轎,後人拎著紅紗燈籠,抬著寬紅箱子,在眾人簇擁下前往扈家莊迎親。
扈家莊上下張燈結彩,好不熱鬧。扈老太爺紅光滿麵,迎來送往,忙得不亦樂乎。
扈成帶著家丁也都上上下下忙活,爆竹聲不絕於耳,樂聲不斷傳來。
扈三娘也換上鳳冠霞帔,少了往日的英氣,倒是多了幾分華貴。
楊誌看來甚是喜悅,今日再見扈三娘,比當日更美。
二人按照禮數拜謝扈老太公,又走完其餘種種程序。方才扶著扈三娘上轎,而後鑼鼓喧天伴奏下,便隨著去了祝家莊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