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時遷來盜楊誌財物,被楊誌發現後綁下。時遷聽聞是楊誌,納頭便拜,楊誌便也收下了時遷,邀他上山入夥。
少頃,時遷便道:“弟弟上山,尚未立下寸功,今番倒有一件功勞獻上。”
楊誌問道:“是何功勞?”
時遷打開包袱,從中取出一件精巧的紫檀木盒子,將盒子打開,但見金光閃閃,屋內頓時亮堂起來。
再來細看,一個精巧的酒壺露在眼前。但見紫金壺身,壺的形如龍。壺嘴為龍頭,壺把為龍尾,壺蓋上鑲著四塊寶石,各寫:天、雲、日、月。
時遷端起酒壺說道:“哥哥,這壺叫作紫金八寶夜光壺。冬天用它喝酒,不燙自溫,越喝越熱乎;夏天用它喝酒,越喝越涼快。”
楊誌端詳一番,便放在盒中,他笑問道:“這便是你在宮中盜取的那壺?”
時遷說道:“正是此壺。我一直在想,那皇帝老兒占盡優勢,連一個小酒壺便也要用最好的,我探聽得此,便要將此壺盜取,獻給楊誌哥哥。”
董平聽後,怒罵道:“你這蟊賊,端是這壺害了我家軍師吳用。今番還有臉拿出此壺,看我不撕爛你臉。”
董平正欲動作,被楊誌伸手攔下。楊誌道:“今番時遷便也是自家兄弟,再說吳用被下監,乃是官吏腐敗所致,就算沒有時遷盜得這玉壺,那公人也會找的其他理由來。”
時遷笑道:“哥哥見教的是。”
楊誌又說道:“時遷兄弟,這壺雖好,卻不抵我兄弟情義。今番我們前來,便是為了救下吳用兄弟。灑家觀之,你能穿牆上梁,接下來必有用於你之處。如若救下吳用,便是功勞一件。”
時遷聽後道:“願聽哥哥差遣。”
第二日一大早,楊誌差人探聽得了吳用羈押情況,便讓時遷去城內廂禁軍中,偷得若幹件鎧甲官衣,又差人仿寫文書,攜帶在身,便去了羈押大牢。
當日,由董平選上四五名臉上未刺金印的漢子,換上鎧甲官衣,佯裝做東京來的公人,便去往死囚牢中提監。
董平見了牢營管營,便說道:“我奉大理寺丞之命,前來提人犯吳用,此人勾結梁山賊寇,意圖謀反,又涉貢品被盜一案,需押回大理寺審訊。”
差撥收下文書,遞與管營。
管營看後,但見末尾寫道:“文書到日,即便施行。”
管營心有疑惑,便問道:“往日文書都是送由知府衙門,再由知府衙門交由牢營,今日如何直接交由我們?”
董平答道:“今番知府大人在東京公幹,已然知曉了此事,便不必再經由知府衙門。你若是不放心,可現在去稟報知府衙門,我們在此等候便是。”
管營同新來的孔目商議,那孔目雖是心有疑惑,但卻早已經收了楊誌差人送去的銀子,便說道:“想來不會是假,不過為周全一些,不如差人領著這公文去知府衙門詢問,得了他們的鑒查後,再來調人也不遲。”
管營聽得孔目建議,便喊來一名差撥,央他拿著公文去了知府衙門去了。
這邊,趁著差撥送信的間隙,孔目和管營便邀董平等人屋內就坐,又令人燒好湯水沏茶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