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互吐情愫(1 / 2)

“徐晃將軍所言極是,”曹彰說道,“但正如長文先生所言,戰事非同兒戲,朕需要更多的意見和建議。”

大殿內再次陷入沉寂。眾臣心中各有想法,但都不敢輕易表態。

就在此時,眾臣中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曹彰皺了皺眉,看向殿下眾人。

正思索間,忽然一人從文臣謀士中,奮然而出,厲聲道:“陛下明鑒,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在下不才,願為陛下獻上一策!”

眾人側身觀察,原來是侍中、尚書右仆射司馬懿也。

“臣司馬懿,叩見陛下。”司馬懿跪在殿中,拱手向前道。

曹叡麵露疑惑,看著司馬懿道:“哦?仲達,你有何計策?”

司馬懿抬起頭,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沉聲道:

“孫子兵法有雲: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就目前形勢,曹魏雖最強,但難以同時應對兩敵,如若明麵直接興兵伐吳,隻起中央之兵,勢必急難取勝。”

“而我軍應當虛實結合,聲東擊西。明麵上須用五路大兵,四麵佯攻蜀漢,令諸葛亮等人首尾不能救應。然後暗地裏整頓兵馬,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兩麵奇襲夾擊東吳。”

曹彰聞言,眼神微眯。

司馬懿不愧是智謀之士,言語懇切,句句直指要害,顯然是胸中確有丘壑。

而他所提出的計策,更是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令曹彰十分欣賞。

但欣賞歸欣賞,曹彰並未立即表態。

“仲達之計策,倒是有些意思。”曹彰不吝嘉獎道,“不過,不知明麵能夠調用哪五路大軍攻蜀?暗地裏又如何調兵遣將,兩麵夾擊東吳呢?”

司馬懿手持笏板,在朝堂中央侃侃而談起來:

“陛下可命人修書一封,差遣使節往遼東鮮卑國,見國王軻比能。軻比能此前派人向朝廷獻馬,被封為附義王,與我大魏開放互市。”

“隻需許以金帛器物賄賂之,其必然會欣然發起遼西鮮卑數萬之眾,可令其先從旱路取西平關:此乃一路也。”

“再修書一封,派遣使者齎官誥賞賜,直入南蠻,見蠻王孟獲,令其起南蠻兵數萬,攻打蜀郡、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擊西川之南:此二路也。”

“再修書一封,派遣使者齎金珠並國書封號前往西羌國,見國王徹裏吉,且許和親,理合依允。令其起羌兵數萬,由天水徑出陽平關取漢中:此三路也。”

“然後命鎮西將軍曹真為雍涼都督,親自提兵一萬,以數萬大軍兵勢,由京兆徑出武關過南鄉佯攻上庸郡孟達等人:此四路也。”

“最後命鎮南將軍夏侯尚總督宛城,親自率軍一萬,兵威浩大,虛張聲勢,直奔沔水沿線,威逼襄樊:此五路也”

“陛下,共大軍數十萬,五路並進,威逼荊、益各處,諸葛亮便有呂望之才,安能輕易之間平定此乎?”司馬懿繼續道,“這五處兵馬皆是環環相扣,各有所長,既能威逼又能防範,可確保明麵佯攻蜀漢的計劃順利實施。”

曹彰聞言,連連點頭,喜不自禁:“仲達真乃奇才也。談笑間便集齊五路大軍,致使蜀漢陷入危難境地。如此一來,大魏西南無憂也。”

“至於暗地裏的調兵遣將,則需要大將軍曹仁,率領三萬精銳部隊,繞過蜀漢荊北防線,直取東吳江夏腹地西陵城。”司馬懿接著道:

“同時,還需在濡須口等地秘密集結水師,伺機而動,配合鎮守壽春的驃騎將軍曹洪、鎮東將軍夏侯霸行動。此兩處為先鋒,先行水路奇襲皖城,奪取廬江郡,屆時陛下可親率王師一舉蕩平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