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六百文的意義(1 / 1)

別看話本裏的主角隨隨便便吃個東西就扔幾兩銀子,實際上幾年前在這種北部小鎮上下館子,一頓好飯好菜吃下來也才不到一百文!現在戰事起,糧價飆升,二百多文也能在鎮上酒樓裏吃一頓相當不錯的一餐。

像聞老大一家,上麵有兩個不到五十歲的父母,以及聞老大夫妻倆,一個小姑子,再加上底下一個大兒子和兩個小閨女。有了聞式中家的兩畝田,全家的田加起來也就三畝半,還不是良田。

加上這兩年年景差,好一點的畝產一石多點,差一點的一石都沒有。

如昨天收的麥子和小米,由於數量太少,一共加起來都不到五百斤不到。全家一起忙活,一天下來就能收完。

除去上交的皇糧百七,最後剩下的糧食隻剩四百二十斤左右。

這些糧食可不是自己吃的,畢竟他們也吃不起這種金貴糧食,而是會全部賣給下鄉收糧的糧商,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下地幹活,能換到手的錢竟也隻有一千出頭。

光靠種田,一家子得活活餓死。

隻能在空餘的時候,聞老爹上山砍柴運去城裏賣,聞老大去城裏找點短工,到碼頭搬重物,女人孩子上山摘野菜野果,也能少消耗點糧食。

一家子一年打工加上賣糧食的錢,今年加起來四千二百錢。

接下來各種賦稅,如果今年沒有新增的雜稅,那麼就是算賦、口賦、戶賦、山川臨澤稅、芻稿稅、獻費,加起來一共九百六十一錢。

還有徭役,分為更卒、正卒和徭戍。

更卒就是每年有一個月需要為朝廷義務勞役,沒有工錢的那種,且是每個成年男丁都需要做的事。不是修城牆,就是修路、開山,每年項目不同,但都一樣的繁重。

年年活活累死在更卒這一項中的,不知凡幾。

像聞老爹,雖然沒到五十,但這個年紀下地幹活還行,勞役這種非人的重活,去了鐵定回不來。

因此,自前年開始,聞家都需要給聞老爹交兩千錢來免勞役!

正卒一輩子隻要服役兩年,而徭戍是每年戍邊三日,距離邊境遠的那些百姓,可以繳納三百錢,官府會雇傭其他人來代替此人免役。

但原先就在邊境,距離近,一般五十六歲以下,年紀大一點的也會去,能少出一筆就是一筆。

這樣算下來,聞家今年要交的各種稅收,總共加起來竟有三千錢之巨!

劉娘昨晚算賬後幾乎絕望。

因為這樣一來,隻剩下一千二百錢。

這一千二百錢,粗小米都吃不起,全部用來買豆子,一日兩餐,還不夠全家吃上個三分飽!

那能隻吃兩分飽嗎?

不能,隻吃兩分飽,孩子長不大,大人沒力氣幹活,來年就連這點錢都賺不到,屬於惡性循環。

如此要怎麼辦?

那就隻能找鄰裏借錢!

但聞家有聞式中那邊的兩畝田,加起來三畝半的田,比村裏不少人家都要幸運。有的人家甚至隻有半畝薄田,甚至連半畝都沒有,隻能租地種糧,當個佃戶。

好些村民比聞老大家還窮。

那這些人想要活下去,買到足夠一年吃的食物,隻能去找豪紳借錢。

前兩年,很多村民就是靠跟豪紳借錢才撐過來。

這借錢是你想借豪紳就會借的麼?

並不,得抵押田地或房子,月厘五錢!

來年還不上,這抵押物就得歸豪紳。

村民們手上的田,就是這麼一年一年的進了豪紳的腰包,連地都沒了,總不能沒房子吧,於是賣女兒。

總結一下,也就是說忙死忙活一整年,不敢吃油,沒有肉吃,不買衣服鞋子,生病硬熬,家裏母雞下的雞蛋都舍不得吃,得攢著去城裏賣掉,就這樣一年到頭下來,連吃半飽都辦不到,還得倒欠錢!

人不吃鹽不吃油沒力氣幹活,欠著別人錢,這些東西卻依舊不得不借錢買,一家大人加小孩八人,一年隻吃一斤鹽、半斤油,一百錢又去了。

這會兒,一百錢就是壓在全家心頭的一塊巨石,在這種壓抑的生存環境下,稍有不慎,都能壓的人崩潰!

現在,還覺得六百錢是小數目了嗎?

徐白鯉給的待遇包吃包住,糧食不需要他們自己花錢買,夫妻倆給徐白鯉幹四個月活,賺的比聞老大一家子整年打工加下地加起來賺的錢都多得多。

這麼高的報酬,誰不答應誰傻子!

不過收拾容易,走之前還得去找村長說一下情況,並開一份證明。

證明於秋生夫妻全家是去落花村做工,而不是犯事逃跑,這是為了避免日後有什麼事情發生安在他們頭上。

村長開證明開的很快,他也同情於秋生夫妻,可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他還不算什麼官。既然他們能找到活兒,人家還願意讓他們帶上孩子一起搬過去幹活,村長也高興。

已經馬上要降溫了,村裏出現幾個被凍死的,不光是心理上不好受,麵上也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