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山,清風驕陽,草長鶯飛,山下的村落裏炊煙嫋嫋,四五孩童追逐嬉戲,牽著耕牛歸家的農夫,一青衫女子背著藥簍麵上帶著淺笑,看發飾衣裳像是鄉下的采藥女,可一對上這眼睛,總給人安定平和之感,長相不十分驚豔,確是讓人難忘,有村民認出是山上隱居的神醫,便招呼道“小神醫,這是又采藥回來了,看來今天收獲頗豐啊”,這是雨凝幾年前跟師傅一起診治過的病人,便微笑點頭。農夫看雨凝穿過村落向山上走去,感歎道“神醫就是神醫,每年三月都回這梵音山,保我方村民免瘴氣病痛之擾,功德無量啊”
半山腰上有一片桃樹林,桃花正開的絢爛,可這樹下卻無草也無花,像是這靈氣都被桃樹吸收了,總有幾分奇怪,聽村民說桃林裏住著桃花仙,有陣法守護,千萬不要進去冒犯了神靈,且這桃林因地勢原因,時有瘴氣升騰,凶險得很。雨凝信步朝桃林深處走去,東拐西繞的走了一炷香的時間,眼前突然就出現了一個院子,院牆上趴著各色的三角梅,似是跟桃花爭搶這春色,倒是別有一番意趣,走進了院門並未上鎖,村民對此地多有敬畏之心,不會前來,能順利通過桃林瘴氣來此的人怕是鎖也難不住,便隻掩上而已。進得院來,藥香更甚,院中架上晾曬著這幾日尋的藥材,謝家雖物資不乏,在藥廬確還是依照師傅的教導親力親為,也是每年這閉關時間,雨凝收獲良多,師傅留下的藥經需要更多的實際病例來實踐,在這山裏也更能理解毒經的心得,藥毒相通,羽上道姑也是在此閉關多年才有所成。
雨凝整理好今日采摘的藥材,進到屋裏,拿起書桌上未看完的書坐了下來,纖纖素手不時的翻過書頁,一如春風拂麵。主屋便是藥廬,邊上幾排人高的藥櫃,上麵小楷貼著藥名,中間一張書桌,書桌後一整牆的書籍,望去像是手抄本,藥書居多,零星夾雜著幾本地理遊記,書桌右邊便是一張榻,像是給徹夜苦學的醫者準備,又像是對病人的不時之需,,從榻上望去窗外剛好看到園中碾藥的惠夷槽。左右兩邊各一間廂房應是主人的居室,室內也是十分樸素清雅沒有過分的裝飾,以青色為主調,想來主人也不是很愛口腹之欲,隻在耳房裏有幾隻吊爐,藥用食用均可,確是清淨無欲的閉關之地了。
回藥廬也有五日之久,三年不見師傅,也不知師傅又去了哪些地方此次是否能得閑回來。尤記得三年前舅父意外受傷,隻好辭別師父回家照料,很是懷念跟師父遊曆的那兩年時光,自由自在。這梵音山氣候很是適合藥材生長,這幾日可是收獲不少,待全部整理好後再根據村民的症狀分發,以解村民病痛且分文不取。
翌日,為村民診治後回到藥廬已是申末,又忙著整理這幾日的藥案,想要給村裏的教書先生,待日後若有病痛也不至於慌張,畢竟最近的醫館也有三個時辰的距離。這春日的天氣還帶點寒涼,燭火隨風搖曳,凝眉思索的女子正起身打算加一件衣物,突聽得門外似有聲響,細聽又無聲息,以前也有誤闖的動物便沒在意。剛落下窗戶,重物落地的聲音在院內響起還伴著低聲的痛哼。探出窗外,一黑衣男子躺在院牆邊,差一點就砸上了曬的藥材,擰著的眉總算是散開,提燈走了出去,身上衣物破損有打鬥痕跡且胸部帶血,腿上有刀傷血跡更甚,又中了瘴氣,怕是用了最後的力氣翻進牆來,已然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