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此這般的家庭(1 / 2)

馮知餘是泰和人,泰和是三公主的封地。太後鼓勵女子讀書、做工,這裏的反響尤其熱烈。

女院教授的科目與學堂不同,有算學、農學、醫學、織繡等等。除了每人必學算學,其他全靠個人喜好。正因有許多人投身研究農學,泰和公主才得以在三年前推行‘改良種’的政策。

隨著政策推行,識字的女子多了起來,投入生產的人和工作效率也遠遠提高。本地因此建設織布行,由幾家老板合作經營,官府統一監管。在這裏工作的,起初多半是婦人,近來多了不少未婚女子。

馮知餘的父親馮獻真,家裏沒有別的親屬,獨自在此地開設鏢局;母親趙秀盈,家裏世代種田。據說,趙秀盈還有個表親住在長安。

家裏人要求馮知餘讀書識字,最好能到長安考取女官。這種事怎麼強求的來,男人考功名,好歹也有位置能搶。馮知餘考取女官,又能做什麼?

跑到家裏的廚房,房間裏嗆人辣香傳來,幾個媽媽正熱火朝天的在廚房內忙碌。劉媽從籠屜內取出粉蒸肉,轉頭放在盤子上,一打眼,見到馮知餘站在門外。豐滿的臉頰,一笑起來就把眼睛擠成一條線,她樂嗬嗬地對馮知餘說:“娘子,今日就是送行宴了,不待在老爺、夫人那裏嗎?”

馮知餘不樂意參加任何宴會,就連自己的生日宴也興致缺缺,再加上這‘送行宴’是為她去長安考女官所辦,就更沒興趣了。想就在泰和,永遠和父親、母親待在一塊兒,她覺得去考女官,就和當皇帝的預備小妾沒兩樣。

“他們倒是高興得很,我才不想去長安呢,那種地方有什麼好的。”

話音剛落,廚房裏的媽媽們都笑起來,看上去精明強幹的吳媽開口道:“長安可是京城,是天下人人都想去的地方,怎麼姑娘就不想去呢?”

馮知餘一聽就不樂意了,就連錢財都有人恨的,怎麼會有人人都想去的地方?

“這天下可沒有人人都愛的東西。”

話到這裏,飯菜已經準備妥當。眾人著急做事,就沒再繼續閑談。馮知餘見她們確實忙碌,隻好離開。

回自己住處的路上,見院內有一口大缸,裏頭有一條墨色的錦鯉,尾如翼展,如綢緞。遊動時,魚擺動身體,就像穿著紗衣舞動一般。聽說,這是如今皇商薛自德的作品,在他還沒發跡前,曾受馮獻真的幫助。

“長安長安,誰都想去長安,或許隻有去了才知道那裏如何。我現在這樣抱怨,什麼也改變不了。”

離開水缸,踱步到書房,見到幼弟正跟著奶娘在學走路。一幫的丫鬟見到她正要行禮,被馮知餘製止。

她要是離開,假如真考中女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那時小弟應當已經成人,能夠讀書、習武。父母老去,或許會需要她的幫助。不能時時都在身邊,隻令她憂心忡忡。

走到飯廳時,馮獻真正與趙秀盈商談什麼,走近一聽,果然是關於馮知餘上京的事。馮獻真神情相當嚴肅,似是不想讓她去,又似乎需要她去。

趙秀盈也同樣擔心。

“餘兒,心思細膩,如果真要去了那裏,恐怕並不好過。”

馮知餘是她懷胎十月所生,生產時又曆經波折,好不容易保下這個孩子,眼看著她健康長大。多麼好的孩子,心性純良,敬愛長輩,不論大小親戚從不施以眼色。她實在不敢想,如果讓女兒去京城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