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隨著川大召集曲的發布,無數畢業生響應號召,準備回校參加校慶。
此時川大的微博下麵,關於向母校報到的話題,已經疊了三千多層樓。
雖然隻是三千多層樓,但是已經足夠震撼網友了。
隨著熱度的持續發酵,許多在校生也參與了進來。
“歡迎學長學姐們返校。”
“歡迎大家回學校看看。”
這是無數在校生在表達對返校學長學姐們的歡迎,甚至就連雲幕也參與了進來。
這種熱鬧的氣氛,引得無數網友羨慕不已。
“牛批啊,看看人家的學校,真是酸死我了。”
“這凝聚力,看的我好感動。”
“瞅瞅人家的氛圍,再看看我們的,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
無數網友紛紛把埋怨的目光投向了自家的學校,讓你原創你不行,抄作業總會抄吧?
要知道,大學生這個群體,可是精力最充足,也是時間最多的群體之一了。
而且《少年》這首歌,不僅僅是唱給川大畢業生聽的,無數網友聽的也是熱血沸騰。
我們也還是曾經那個少年啊!
激動之下,許多人都紛紛轉發著這個視頻,更是很多人還專門標注了,這是川大的召集曲。
“來來來,你看看人家學校的校慶,你聽聽這召集曲。”
“瑪德,這才是召集曲啊,聽的我都想去參加別人的校慶了。”
“唉,以前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現在輪到我們說別人家的學校了。”
很快,“別人家的學校”和“向母校報到”這兩個熱搜,快速在熱搜榜上攀升。
在網上,無數人看完這個視頻之後,還專門跑去各音樂平台聽了這首歌。
雲幕在上傳這首獨唱版的《少年》的時候,也把視頻裏麵的這個合唱版本,也發了上去。
這就導致,在幾大音樂平台上,兩首叫做《少年》的歌曲,快速在熱歌榜上攀升。
有些不玩微博,光聽歌的網友,猛然看見熱歌榜有兩首一樣的歌,一開始還以為是平台出BUG了呢。
仔細一看,一首演唱者寫的是雲幕,一首演唱者寫的是川大畢業學子。
在無數網友聽完之後,也是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我覺得這個獨唱版好聽一些,但是這個合唱版本,臣妾是真的拒絕不了啊。”
“是啊,雖然聽著是雲幕唱的好聽,但是另一個合唱版本的歌曲,我總是感覺唱的比雲幕還好,可能這就是濾鏡作用吧。”
“不管了,兩首我都收藏了,每首聽起來都有不同的感受,還挺不錯的。”
“所以說,雲幕這是算一首歌還是兩首歌?這個排名怎麼分?”
話題聊到這裏,無數網友紛紛沉默了。
好聽歸好聽,但是誰不想自己喜歡的歌登頂呢?
就算不能登頂,排名往上升一升也好啊。
熱歌榜上,雲幕的其他幾首歌的粉絲還在爭論哪首歌應該排在前麵。
但是突然之間,卻冒出來兩股不同的勢力,對著同一個名字的兩首歌發力,有種助力打榜的感覺。
這啥啊?
這群人又是哪來的啊?
“臥槽,兄弟們,《起風了》排名要被爆了!”
“這特麼能忍,我不管,《起風了》最好聽,兄弟們給我衝起來。”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的音樂榜,因為監管力度的強大,這些榜單的排行算法,都是根據實打實的點擊率和聽完率算的。
也就是說,想打榜,除了聽歌,還真沒什麼別的辦法。
而且這個統計,八個小時內,還隻能算作一次助力。
也就是說,不管你一直聽多少遍,不管你怎麼點擊,這八個小時內,你所能貢獻的也就這一次的助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