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備集結披甲勇卒向城池三麵推進時,城樓的張繡和賈詡也看明白了劉備的意圖。
兵法有雲:圍師必闕。
通常而言,陷入包圍中的士兵會做困獸之鬥,因此善戰者會在包圍敵人的時候,給被包圍的士兵留一條生路,以減少傷亡;如果留下的生路道路崎嶇,還有機會在崎嶇的道路上埋下伏兵。
宛城北麵一馬平川並不適合埋伏,劉備也不認為賈詡會輕易中埋伏計,也不認為宛城的守軍會連一天都守不住,因此劉備隻下令三麵圍城。
為了給新野新招募的勇卒立功的機會,劉備同意了魏延、傅肜、劉邕、郝普等裨將的請戰,令魏延等人率三百悍卒為先登,強攻宛城南門。
同時,關羽和張飛各率一千兵分別攻打宛城的西門和東門,劉備則是引剩下的兵馬親自在南門督戰。
智者鬥智,勇者鬥勇。
趁著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用兵無暇南顧的時機出兵宛城、日趨百裏打了張繡一個措手不及、招降博望、西鄂、雉縣和堵陽等城池的長吏讓宛城變成孤城一座。
這都是諸葛瑾和龐統在戰略戰術上的成功部署。
作為軍師和副軍師,諸葛瑾和龐統已經用各自的智力給劉備贏得了戰機,剩下的就得靠劉備及麾下將士的武勇來對宛城進行軍威上的震懾了。
在戰場直接指揮上,劉備的指揮能力是比現在的諸葛瑾和龐統強的。
戰略和戰術,可以依靠理論的積累和智者的天賦來決定,但戰場的指揮能力是需要通過實戰經驗才能真正的融會貫通的。
劉備戎馬十餘年,大大小小的戰事不少,論戰場的指揮能力其實是相當強悍的。
尤其是小股騎兵的穿插戰術,即便是曹操也未必能篤信的說可以穩贏劉備。
曆史上的漢中之戰,更是將劉備的指揮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為何,劉備要伐吳的時候聽不進勸。
在當時的劉備眼中,除了曹操誰堪敵手?
孫權小兒壓根就不被劉備當回事,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若不是孫權將兵權交給了陸遜,包括孫權在內的江東諸將早就被劉備給平推了。
諸葛瑾和龐統並未自負的去幹涉劉備在戰場上的指揮,而是紛紛在心底將劉備的調兵遣將跟兵書上的理論相互印證。
這可是難得的戰陣經驗!
諸葛瑾和龐統都不是單純的謀士,亦是對統兵作戰有濃厚興趣的。
然而在劉表麾下的時候,諸葛瑾和龐統並沒有相關的戰陣經驗,最多隻能通過荊州武將口中的描述來了解真正的戰場是如何來指揮作戰的。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
此刻的劉備,就是諸葛瑾和龐統在戰陣指揮上的導師,讓諸葛瑾和龐統能夠更真切的了解屬於北方將領的作戰風格和指揮手段。
劉備有條不紊的下達一個又一個的作戰命令,臉上亦是洋溢著篤信。
諸葛瑾和龐統的謀略讓劉備心中欽佩,但同時劉備也不想讓諸葛瑾和龐統小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