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是以科學為基礎的藝術。
——威廉·奧斯勒(醫生)
序言
在我學醫的時候,有一門解剖學實習課,課上發現的事實讓我大感意外。
人體很重!
一條腿約有10公斤重,搬起來真是相當費勁。手臂,看著很輕,也有4~5公斤重,遠超想象。
即使不用手,我們也可以憑經驗估算出身邊物體的大致重量。但奇怪的是,那些每天都帶在身上的“零件”,我們對它們的重量卻毫無概念。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要解答這一問題,我們需要了解美妙而精巧的人體構造。
人體具備許多神奇的功能,但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很難意識到。
跑步時,你盯著路標的同時也可以避讓前方的行人。即使頭部劇烈起伏,你也不會因視線晃動而頭暈。
你現在可能一邊看書一邊“嗯嗯”地點頭,但是你的視線不會隨著頭部運動而上下搖晃。但是,你跑步時用手機拍攝的視頻又會如何?鏡頭劇烈搖晃,拍出的視頻大概是沒法看的。
為什麼我們的視野不會像手機視頻那樣劇烈晃動呢?隻要你稍加思索就會意識到——人體具備一套複雜的視覺穩定係統。
我再舉個不太文雅的例子。
人可以放屁,是因為肛門具備一種特異功能——瞬間區分接近肛門的物體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且在它是氣體時才將其排出。
“將固體留在體內而僅排出氣體”,這絕對是一項絕
技,一套非常精妙的機製!絕非人造品可及。
人的肛門可以識別屁和糞便。這種看似理所當然的功能卻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
我作為一名醫生,學醫多年,一直沉醉於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美妙,也對疾病的厭惡更多了一分實感,因為它破壞了這套精妙的機製。明確疾病的誘因,奪回因病喪失的能力,這正是醫學的使命。
迄今為止,醫學揭開了諸多疾病背後的秘密,也催生出數量龐大的治療手段。
對當下的人們而言,細菌和病毒是威脅人體健康的恐怖病原體。實際上,傳染病在人類曆史上曾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直到一百年前,人類才意識到傳染病的病因是“微生物”。就算你向百年之前的人解釋傳染病的病因,他們也絕對不會相信。
某種看不見的生物侵入身體並引發疾病?那時的人們可能會嘲笑你荒誕無稽的愚蠢想象。
直到19世紀末,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首先證實細菌會導致疾病。
疾病是由特定的微生物所引起。這一驚人的發現讓醫學取得了飛躍性的進展,因為人們自然產生出這樣一種聯想——如果我們能消滅微生物,就可以治愈某種疾病。
20世紀初,德國醫生保羅·埃爾利希針對數百種化合物進行實驗,最終發現了一種可以殺死細菌的化學物質。這就是“606藥劑”,又叫“砷凡納明”,它是治療梅毒的藥
物。
這種藥物的效果僅針對特定的病原體。埃爾利希將這種物質稱為Magic Bullet(魔法子彈)——針對疾病的源頭,在當時看來也確如“魔法”一般。
約十年後,英國研究員亞曆山大·弗萊明偶然發現青黴菌的分泌物具有殺菌的作用。他將此分泌物以青黴的學名Penicillium命名,即家喻戶曉的盤尼西林(Penicillin),它也是後來改變人類曆史的革命性藥物——抗生素。這一事件其實就發生在20世紀中葉,離我們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