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高門繼室2(1 / 2)

原主扶桑出身於江州巨富之家,扶老爺祖上原是靠著走鏢發家的,扶夫人母家中是木材商,與岸口、船塢多有來往,兩家在生意上多有往來。

夫妻二人青梅竹馬,伉儷情深,婚後育有三子一女,日子過得富足愜意。

扶老爺在走鏢的時候與還是平王爺的當今聖上碰巧遇見,兩隊一起抵抗土匪,扶老爺生得高大威武,身手不凡,救了平王爺一命,剛好平王爺的封地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州,二人自此結緣,往來頻繁,還帶動了平王爺封地的GDP。

先帝膝下無子嗣可繼承大統,隻得下詔傳位給平王爺。扶老爺一開始以為皇帝看在以往的份上,給他個皇商的身份已經是天恩了。

直到被新帝封為忠遠伯的時候,整個人仿佛做夢一般,真正體會到什麼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自己一個商賈,竟然平步青雲一躍成為了新晉勳貴,這何止是祖墳冒青煙!不過,繼晉封爵位的聖旨後,扶老爺又接到了那位給家中小女扶桑的賜婚聖旨。

女兒性子溫婉賢淑,善良單純,在家中千嬌百寵長大,家中人口簡單,無妾室庶子,基本見不到深宅大院的陰私。

夫妻倆本想在家附近給女兒物色一個家境一般、品行俱佳、有上進心的青年,既不是太廢,也能壓得住。

可惜嫁的偏偏是有實權的國公府,給人當繼室後娘不說,還有個要進門不進門的小姨子在那懸著,哪個好人家能幹出這種事來呢!

這個聖旨下的讓老兩口愁白了頭發,兒子們沒站穩腳跟,夫妻倆還要守著江州大本營,一時間離不開,沒一天睡安穩覺。

女兒出嫁的時候,恨不得把家底搬空,嫁妝從陸運到水運,抬了月餘才完事,生怕女兒被都城勳貴瞧不起。

命運的饋贈都是明碼標價的,原主也的確成了這場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新帝登基,在國都的根基很淺,世家之間盤根錯節,皇權勢微,為了拉攏鎮國公府這個擁有實權的忠誠保皇黨,便把忠於自己的錢袋子和鎮國公府綁在了一條船上。

不同於京中貴女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賢風雅頌,原主隻讀了女訓、女誡,會看賬本,不通詩詞文墨,幼時跟著家人走南闖北一段日子,雜書奇聞倒是看了不少。

新婚之夜、初來乍到,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夫君臨時出征,加上沈姨娘的為難挑釁,總在自己耳邊提及國公與她姐姐是如何恩愛不疑。

一聽說她要嫁過來,馬上為原配的孩子請封世子。因她商戶出身,洛城勳貴女眷對她多有鄙夷,所有的一切都讓她憂思焦慮。

好不容易等到夫君回來,結果對她的態度也是冷淡不已,大多見了她,說得最多的話便是讓她切莫計較這個,計較那個,搞得原主一臉茫然。

每次二人同房都要被沈姨娘用世子體弱、思念父親給請去。為了不讓家中擔心,原主一向報喜不報憂,隻說國公爺待她很好。

鎮國公對原主冷淡,對沈姨娘也沒有多親厚,除了看兒子以外,二人再無交集。

有一次沈姨娘想借著迷情香和下藥的酒成事未果,鎮國公大怒,直接將人禁足了半年有餘。還是沈家人好說歹說,搬出大女兒沈淩意才說動他。

自此,“以夫為天”的原主傾盡心力試著打理好國公府,照顧好繼子顧卿禮,不惜重金為他求醫求藥,求神拜佛。

顧卿禮身體孱弱,卻也憑著驚人的毅力活過了成年,未曾參加科舉,有著王佐之才的他年紀輕輕成了棟梁之才,也成了後世有名的“白衣卿相”,可惜仍舊沒能活過25歲便逝世了。

顧卿禮去世的那一年,北邊傳來噩耗,鎮國公顧玄珩被軍中奸細聯合北方韃子算計,戰死沙場。上位後想幹一番事業的帝王在世家麵前屢屢受挫,早就忘了當初的雄心壯誌,早已被紙醉金迷的生活迷了眼,沒了成就偉業的誌向。

直至北部幽州和燕州被破,韃子南下直逼洛城,明和帝不得已領著眾人南下江州大本營避難。

當時的原主因為憂思操勞過度,身體每況愈下,國公府早已分崩離析,大難臨頭各自飛。除了麥穗和香穗忠心耿耿守著她,就是家中受她照拂的庶子顧彥一直保護著主仆三人南下。

隻可惜濮國亂了以後,不止北方韃子,路上的草寇也多了許多。顧彥終究是寡不敵眾,死在了路上,主仆三人也沒能活下來。

原主死後靈魂未曾離開,看著爹娘為了尋找自己親自北下,女兒沒找到,還死在了韃子手中。自此中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長達數百年。

扶桑接收了劇情問道:“原主的願望是什麼?”

界麵顯示:

1.讓父母壽終正寢,平安喜樂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