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燕京的深秋,天剛麻麻亮。
南鑼鼓巷95號,一處三進的四合院內。
負責給一家老小做飯的家庭婦女們都已經開始起床了,有許多的婦女同誌,提著尿桶去倒一晚上生產的糞水。
都說燕京的秋天,銀杏金黃,楓櫨似火,山巒絢麗,湖水斑斕,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張誌飛原本對這句話是深信不疑的,但來到這個特殊的年代之後,他沒有感受到半點的美感。
如今的華夏大地,還未進行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工程。
隻要刮大風,必定是風沙漫漫,尤其是冬天西北風一刮,沙石都能打臉。
目下深秋,已經微微有些寒意。
張誌飛熟悉的把灶台的火點燃,給鍋裏倒好水之後,開始等待水開。
坐在灶台前盯著火,張誌飛的思緒開始翻飛……
他原本是21世紀小縣城內的一名公務員,生活不說是奢靡無度,但也溫飽不愁。
也沒多少工作,空閑時間特別多,沒事就刷刷抖音,下班和同事打打牌,喝點小酒,活的那叫一個輕鬆。
單位領導也給他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雖說長的五大三粗,但架不住人家背景好。
張誌飛狠了狠心,答應了下來。
兩人戀愛三個月後,雙方父母也見了麵,婚期已定。
丈人也真正開始把他當自己人看了,向組織推薦了他。
剛完成考察不久,張誌飛也成了張主任。
同學們嚷嚷著要慶祝他高升,他自然也不能掃興,在和同學們慶祝時,有人說他吃軟飯。
盡管知道自己是吃軟飯,但被人當場提出來,他還是有些生氣。
一氣之下的張誌飛對當晚的敬酒是來者不拒,很快就喝醉了,醒來之後就到了五十年代,還是“相親相愛”的情滿四合院。
張誌飛剛穿越過來就接到了係統降臨的聲音,可是都10多天了,還在加載中,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係統。
張誌飛穿越過來的情況很不好,原主也叫張誌飛,倒是不用改名字,這是唯一的好消息。
父親是燕京第三軋鋼廠保衛處的一名保衛幹事,母親是燕京紡織廠的一名女工,他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一家人原本生活的還算湊合。
可惜父親在工廠逮捕小偷時,被紮了一刀,流血過量而亡;母親本就患有心髒病,被這個消息一刺激,在沒有醒來。
原主張誌飛算是別人家的孩子,打小就聽話,不大和院裏的孩子們玩耍,考上了中專,再有兩年就能畢業,一畢業就是幹部。
原本正在學校上學的他,聽到噩耗後,當下就昏了過去,張誌飛穿越過來後,接受了原主的一切,鳩占鵲巢。
消化完原主記憶後的張誌飛,欲哭無淚,發誓今後再也不走捷徑,不吃軟飯了。
想著家裏還有一個正在讀初二的妹妹,一個讀小學六年級的弟弟,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妹妹,張誌飛頭都大了。
占據了原主的肉身,就要承擔原主的責任,為了家人,張誌飛隻能從學校退學,在同學和老師的惋惜中,離開學校。
在父親和母親同事的幫助下,原主帶著三個哭成淚人的孩子,安葬了父母。
昨天剛過完頭七,弟弟妹妹也緩了過來。
他今天要到街道辦解決接班的問題,他一人帶著三個上學的弟弟妹妹,要是再不上班,遲早會坐吃山空。
鍋裏的水已經開了,張誌飛抓了兩把玉米糊糊下到鍋裏,蓋上鍋蓋,去叫弟弟妹妹們起床。
他家住在前院東廂房,三大爺閻埠貴家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