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和袁老的通信(1 / 2)

易忠海去了津門軋鋼廠,四合院少了一位道德君子,反而安穩了許多。

得益於這段時間街道辦的處罰,四合院難得的成了一個祥和的院落,齷齪事情和勾心鬥角反而少了許多。

劉海忠被思想教育折磨的都沒有精力去進行大院的例行節目,吃飯睡覺打孩子。

不過這兩兄弟的日子也不好過,被劉海忠帶著,早上晚上幫助他打掃廁所衛生。

傻柱也安穩了許多,走到哪都低著頭,畢竟打掃廁所和燒鍋爐在他眼裏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這讓他都沒臉往秦淮茹跟前湊。

許大茂還是那樣,時不時的撩撥一下傻柱,傻柱也沒有精氣神和許大茂鬥法。

時間久了許大茂也覺得沒意思,就不去光臨傻柱新的戰鬥基地廁所和鍋爐房了。

四合院唯一不變的就是賈張氏那張破嘴,也不知她哪來的這麼多精力。

秦淮茹成了她的出氣筒,罵的那就一個難聽,畢竟是老娘,賈東旭也不能總讓其下不來台,就隻能苦了秦淮茹。

經常聽到賈張氏的罵聲,這讓張誌飛很不習慣,穿越之前家裏兒媳婦老大,穿越之後婆婆老大,兩種情況截然不同,也讓他認識到了不同時代下文化習俗的差異。

張誌飛這段時間幾乎是天天都去郵政局,看有沒有自己的信件,隻是這個年代的交通實在落後,前世快遞三兩天就到,這個時代十多天過去了,他還未收到袁老的回信。

這也讓張誌飛意識到國家存在方方麵麵的困難,交通、醫療、住房、糧食安全等方麵都全麵落後於發達國家。

自己有幸生於這個時代,不說拋頭顱灑熱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須全力以赴,哪怕是一點點的貢獻也好,終歸不負韶華,不負穿越一回。

這天還和往常一樣,張誌飛騎著那輛拉風的自行車,在去往郵局的路上,剛走到前門大街,碰到了郵遞員。

“張誌飛你的書信。”他這段時間一直往郵政局跑,郵遞員已經和他很熟了。

張誌飛帶著興奮之情,走到郵遞員近前,接過自己的書信,正是袁老從安江農校寄來的。

和郵遞員道過謝之後,他快速蹬著自行車,向四合院駛去,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袁老的教誨了。

進了四合院以後,和守在門口的三大媽打過招呼後,把自行車推進屋裏停好,便迫不及待,拆開信封。

袁老大公無私,絲毫沒有因為張誌飛是一個陌生人,就沒有不理他,也沒有敷衍應付,反而認真的回答了他的請教。

袁老此時年僅28歲,但他的農學知識之豐富,思維之靈活,世所罕見。

對於張誌飛所提的問題他從多方麵給予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透複雜的遺傳育種知識。

袁老很是認可張誌飛投身農學,並鼓勵他繼續探索研究雜交水稻,不要因為困難就放棄。

對照袁老的書信,結合自己前段自學的知識,很多問題豁然開朗。

真不愧是萬家生佛的牛人,不服不行,自己帶著答案、備考幾個月還考不過人家臨時上場,實力差距不以道裏計。

袁老給張誌飛的回信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十多頁紙,內容豐富、知識點精要,對張誌飛的作用極大。

張誌飛確實被老人家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給迷住了,直到弟弟妹妹放學回家,才打斷他的學習。

和弟弟妹妹簡單吃過飯之後,張誌飛繼續研究老人家的書信答疑。

“大哥,你看的這是什麼?”弟弟以為是情書,拿過去一看,是一堆自己看不懂的專業術語和公式。

張誌飛頭也不抬的回答道:“中國人的飯碗。”

“啥?”弟弟妹妹被他的回答給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