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養生命;維持生計。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故在上者,先豐民財以定其誌,帝耕籍田,後桑蠶宮,國無遊民,野無荒業,財不虛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謂養生。”

唐 韓愈 《與李翱書》:“仆之家本窮空,重遇攻刼,衣服無所得,養生之具無所有。”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夫鳥獸雜處,角力以養生。”

2、攝養身心使長壽。

《莊子·養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宋 陸遊 《齋居紀事》:“食罷,行五十七步,然後解襟褫帶,低枕少臥,此養生最急事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同年儲梅夫宗丞,能養生,七十而有嬰兒之色。”

3、畜養生物。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趙閱道為人清素,好養生,知成都 ,獨與一道人及大龜偕行。”

4、謂駐紮在物產豐富、便於生活之處。

《孫子·行軍》:“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張預 注:“養生,謂就善水草放牧也;處實,謂倚隆高之地以居也。”

5、生育。

《史記·日者列傳》:“而以義置數十百錢,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生:此之為德,豈直數十百錢哉。”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娘兒們也不行》:“‘養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滿之患。”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複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麵;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髒,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複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道學等等。

現代養生的涵義:

以中、西醫學理論為指導,用健康科學的圖文、音樂、行為、活動、藥械、飲食等等,通過調節個人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及心理狀態,來調理身心,達到未病先防、不適消除、已病促愈、病後複原之保健目的。

中文名

養生

外文名

preserve one\\u0027s health;keep in good health

拚音

yǎngshēng

適應對象

不同年齡、男性,中老年女人

好處

環保健康,延壽,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