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作者都是王中陽?”她有些驚訝地低聲說道。
“嗬嗬,這都是中陽給自己新專輯寫的歌。”陳如微笑解釋道。
“喔,寫了挺多的,有十幾首吧!”林逸蓮轉頭對王中陽說道。
“總共十五首。”王中陽露出白皙牙齒,微笑回答道。
“好厲害。”讚了一聲,林逸蓮翻到第五張,仔細品味《信自己》這首歌。
林逸蓮接觸流行音樂行業很早,早在82年她隻有十六歲還在讀中學時,就已經是香港商業電台的兼職DJ。
到了第二年,便算是正式進入流行音樂行業。83年先轉為商業電台的全職DJ,然後與新力唱片公司簽約,成為簽約歌手。
六、七年的職業生涯,從一個電台DJ逐漸成長為今時今rì香港的一線女歌手,她的能力與勤奮毋庸置疑。
林逸蓮的努力與勤奮,在香港音樂圈內是一致公認的。
職業生涯早期,她的唱功一般般。87年時,她有歌入選TVB十大勁歌金曲季選,她到TVB錄製節目,不料,現場走音。
這一次的走音令她下定決心,苦練自己唱功。而且,她非常堅定,決心一下,便能一直堅持下去。
林逸蓮作為一個音樂人、歌手,有非常多很好的品質,比如不愛炒作,低調,在音樂上專心,敢於突破改變等等,但,這麼多品質中,堅定是最重要的。
正是這份堅定,讓林逸蓮成為華語歌壇中除了鄧麗君外、最具持久力的天後。
林逸蓮83年成為簽約歌手,跟梅豔芳、葉茜文、陳惠嫻是同一批的。
她年齡最小,比陳惠嫻小一歲,有趣的是,陳惠嫻跟她還是同班同學。
林逸蓮從80年代中前期起步,開始跟葉茜文、陳惠嫻競爭。
到了90年代,以《LoveSandy》、《夜太黑》等國語專輯,跟王菲、張惠妹、那英等新生代在國語流行音樂重鎮台灣競爭。這個時候,葉茜文、陳惠嫻、梅豔芳等人或是不在歌壇、或是重心不在歌壇。
到了新世紀,林逸蓮還能爆發出巨大能量,以《林逸蓮’S》等專輯,跟孫燕姿、蔡依林等新新生代競爭;而這個時候,跟她同一個批次的女歌手基本都沒有什麼聲勢了。
2013年,當她四十多歲時,她還能求新求變,製作一張實驗xìng的專輯,成為台灣金曲獎大贏家。
這種持久力,除了鄧麗君,其他女歌手還真是難以匹敵。
除了事業上的持久力,嗓子的持久力也非常好。
王非比林逸蓮還小三歲,可是在王非chūn晚破音、演唱會破音、演唱會辦不下去的時候,林逸蓮依舊連連開演唱會,在演唱會上真唱依舊非常出sè,不比年輕時候差多少。
當然,這隻是持久力方麵的,並不是說林逸蓮就比上麵的天後高出許多。
林逸蓮的缺陷在於,雖然一直保持,但始終沒有一個巔峰階段。
無論80年代、90年代抑或是新世紀的頭兩年,她雖然能與上麵那些天後競爭,但始終不能壓過她們。這是非常可惜的。
不像鄧麗君,鄧麗君在79年到86年這個階段,那真是橫掃中國、rì本、東南亞等地區與國家,在中國則將中國其他女歌手壓在身下,在rì本則與rì本女歌手並肩。
這個階段,鄧麗君影響的廣度與深度都是其他女歌手無法想象的。
rì本人尊稱鄧麗君為“亞洲歌姬”,就連rì本人自己的國民天後都沒有這樣的讚譽。
王中陽還記得,每年到了鄧麗君去世rì子,都有rì本電視台做鄧麗君的紀念節目,中國的就更不用說了。
在他轉世重生前一段時間,他還看到rì本電視台又專門到鄧麗君墓園錄製節目,紀念鄧麗君呢!
後世媒體,尤其是台灣媒體經常提到什麼亞洲天王、亞洲天後,其源頭,便是這個了。
不過,後世那些被稱為亞洲天王、亞洲天後的,即使刨除南亞、西亞那邊,多少還是有些名不副實,不像鄧麗君。
因為林逸蓮正在看歌,房間中很安靜。王中陽腦海中浮想聯翩,回想著林逸蓮後世事跡,又將她與鄧麗君這位女歌手的標杆做一下對比。
“這首《信自己》,是美國佬的舞曲,林逸蓮這個時候正在做西方音樂,都市係列,舞曲很多,應該對得上眼。”王中陽想道。
《信自己》這首歌,原唱是珍妮傑克遜,華納買了版權重新填詞給杜德偉、葉茜文演唱的。
王中陽記得,這個時候,這首歌還沒寫出來,不過也快了。
這個時期的林逸蓮,對於這一類的歌曲,應該很有興趣,王中陽他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