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跑偏到美食節目的程序完畢之後,談瀟將祭品都裝入竹製的容器中。
詩經中描寫過祭祀,“神嗜飲食,使君壽考”,古人相信,神靈也喜歡美食。
吃到了滿意的食物,便賜福給祭祀者。
談瀟以手捏決,在竹製的盤子邊沿敲打,竟發出了瓷器相撞般的清脆聲音。
此為“擊饞”。
幽靜的室內,隨著盤中熱氣蒸騰而起,悠揚四方,以竹、食呼喚著神靈前來享用。
冥香亮而無煙,但那熱氣升騰如霧,宛如祭祀時的香煙,穿過霧氣,是談瀟徐徐展開了一方色彩豔麗的祭祀麵具,斜戴頭頂。
叮的一聲,擊饞聲仍在回蕩。
霎時間,氣氛莊嚴……
而好吃。
第6章 明相
千年來巫與儺時分時合,影響至深。而靈師這一職業,追根溯源是巫,卻偶爾也會用儺儀。
在世人看來,儺儀最大的特點恐怕就是麵具了。周禮中就記載了那“黃金四目”的儺麵具,不過大部分人印象中,他們用的都是木頭麵具。
而談瀟不知從哪摸出來的麵具,卻是牛皮紙做的,塗了鮮豔的紅黑之色,形成羽翎般的花紋。
“我之前認識個齊省的巫師,她們用的可都是香樟木麵具。”徐先生摸著下巴道,但不管香樟木、白楊木、柳木,不管哪個流派,可能習慣有差別,但他印象裏基本都是用木質麵具比較多。
“說不定是節約成本,你看他們這都產業化了,沒用電子版就算好了。”穆翡還尋思是跨行之後談家靈師搞了創新呢。
“……那是因為祭神本尊用‘暗相’,即把臉都遮住的木質麵具,祭神之弟子則要用紙做的麵具,也不可遮住全臉,而是露出來,即‘明相’。”談瀟又不是聽不到他們說話,無語地轉臉解釋,怎麽可以懷疑他們家產品偷工減料,成本控製也不會控製到這裏呀。
徐先生和穆翡尷尬一笑,把嘀咕給放小聲了。
“但是,他不祭元鳳啊?”
“想起來了,可能是因為在墓底我們看到的法器上有孔雀翎,談瀟說孔雀是元鳳之子。巫覡俑的法器大概率也是仿製其,估計是一事不煩二主,祭祀元鳳之子。”
他們猜得差不多正確。
不止靈師,一般各地巫師都有主祭的神明,覺得誰最靈驗就主祭誰,再加上其他神靈作為輔助。
但作為一個主業學生,放假給家裏打工的未成年靈師,談瀟根本沒有決定主祭誰,大部分時間就是隨機拿起一個擺在最前麵,甚至看遊客反應來。
談瀟上次在墓裏短暫使用了墓中的楚王法器,上頭是孔雀紋,那時他有隱隱的靈應,這次潛意識的,便選擇了祭元鳳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