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讀者,我們還是很感謝你這個決定啊。齊省文學報評咱們阮學長的作品,有這麽一段,說阮瞻雪的文字生動,畫麵感十足,充滿對生活的熱愛。

“我看過學長的文章,的確,尤其在描寫到食物的時候,每每讓我口水長流啊,有些家常菜,我都沒想到能寫的那麽好吃。而寫起風土人情呢,又是躍然紙上,不像我,寫作文的時候幹巴巴的,不知道要怎麽描寫。”

阮瞻雪也認真教了起來,“看我的文字就知道,我是一個吃貨。我本身是楚省人,去齊省求學,畢業後在那邊也住了幾年,這種地域上的轉變,讓我遇到不同的事物、風俗,覺得很新奇,忍不住去觀察、記錄,也成就我最早的投稿作品。其實我們在初高中,已經學到了大部分的技巧,隻是在實際寫作中,要調動起自己的感官。”

“我剛到齊省求學時,很喜歡那裏一道菜,繡球幹貝,海鮮水產向來是我的最愛,這道菜又鮮又嫩……”

阮學長緩緩將繡球幹貝的做法道來,再仔細描述滋味,和自己是如何下筆的,聽得現場同學們一片吸溜聲,直呼學長果然有一套。

寫作技法學到沒不知道,反正談瀟是把做法給記了下來。

孔宣看他做筆記,不在意地問道:“你喜歡吃這個?”

“沒有,我是覺得我一個朋友可能會喜歡,記下做法,回去做給他吃。”談瀟回頭看他一眼,心說之前做螃蟹,孔雀大神還挺愛吃的,不知道其他海鮮水產怎麽樣。

這都是談瀟自己心裏想的,麵上當然還是說一個朋友啦。

孔宣心中也一跳,肯定是在說我,肯定是在說我,他都說回去了。

談瀟在外麵聽到好吃的,知道記下來做法,回去給他吃,這豈是一般的重視和尊敬?!

可是……

不知道是不是孔宣的錯覺,談瀟看他的一眼和說起自己“朋友”的眼神略有不同,沒有那麽親切!

他作為孔雀是非常滿意的,但是作為“孔宣”莫名感到不快!難道,他作為孔宣的一麵完全比不上孔雀麽?

孔宣臉色陰晴不定,心中更是在鬱悶和得意中反覆橫跳,想把飯碗甩到談瀟麵前,大喊我就是孔雀。

但那也太打自己的臉了……

孔宣正在糾結之際,聽到一個有點耳熟的細細聲音從前方傳來。

……

守飯童子在一中食堂爬上爬下,此處新晉供奉《大灶王》,他特來熟悉新稽查區域,並查看此處有沒有餓鬼作祟,忙碌個不停。

忽而,聽到遙遙傳來被音響擴大的聲音“幹貝的鮮美,令古人直呼食後三日,猶覺雞蝦乏味……”

種種描述滋味,守飯童子聽得悠然神往,忍不住想翹班去一同聽講座。

旁人看不見動靜,隻聽得到先是鍋輕輕響動,然後是桌子噠噠噠被敲動一般,一連串的輕響,守飯童子順著掃帚滑下桌,穩穩落地,朝著講座的方向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