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墓地被寂靜的黑色包圍,斜影綽綽,隻有微弱的月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墳墓上。在午夜月色的詭異照射下,墓碑上被描紅的字顯得格外慘白。這片墓地,正位於龍泉山的深處。
龍泉山脈,長兩百餘裏,寬十多千米,東西走向。山勢環抱龍泉天池,墨江從山間穿過,貫通東西兩端。此山重岩疊嶂,霧氣繚繞,方圓百裏並無人家,人跡罕至。偶有人上山,也是百裏開外的村莊中那些靠山吃山的獵戶和村民。
龍泉山外圍,有一片巨大的原始叢林,是獵人打獵的好去處,也是村民維持生計的地方。附近的村民一般花費三到五天時間從各自的村莊趕來,與獵戶在龍泉山腳下彙合後,再開始忙各自的事情。打獵的打獵,采藥的采藥,砍柴的就拾些木材回去。一來一回,要花費個半月。
離龍泉山最近的,就是佘莊了。說是最近,距離龍泉山也是百裏開外。民間總是流傳著“不怕龍泉有大墓,就怕佘莊守墓人”的說法。聽者以為,這佘莊的村民,住在這山野偏僻之地,為的是世代守護龍泉山上的一座大墓。
有人會問,這大墓是什麼朝代的?說話的人就答不上來了。你要再接著問,這大墓葬的是誰,說話人就憋的滿臉通紅,好半天才憋出七個字“也是聽別人說的”,拍拍屁股灰溜溜地逃走了。
其實,你要去過佘莊,就不會這麼說。如果是去龍泉山,想要找向導,到了佘莊,很少能找到人帶路。運氣好的,花費重金,能找到帶隊上山的獵戶,也得乖乖等隊員都到齊,湊夠二三十個人,才能從佘莊出發。
到了龍泉山下,什麼都得聽獵戶的。你想穿過原始叢林,到山上麵去,可不能怪獵槍的子彈不長眼。這些,幾乎是佘莊村民人盡皆知的事情。你要問村民這龍泉山上有沒有大墓,村民也是搖搖頭——
“我們自己都沒上去過,咋知道有沒有啥大墓。”
民間的說法,大多是謠言。做了這麼久的民間調研,這就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些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不要輕易相信從別人口中說出來的話。
在來到佘莊之前,我收集和整理了佘莊的所有資料。佘莊這片地,最早可以追溯到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大約在公元370年,佘莊原住民在政權交替的戰亂中遭到屠殺,剩下的殘種,更是在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登基後跑得七七八八。
現在地圖上能看到的佘莊,是最近這些年才移居到龍泉山附近的。說來也有些滑稽,當時壽縣劃片區時,佘莊原本是劃在縣城城郊。後來有一支地質勘探隊進入龍泉山後,佘莊所有村民集體向縣長提議,要搬到離龍泉山最近的地方。於是縣長上報到市長,市長覺得這些村民是在胡鬧。現在所有的地方都在城市化,你一個小小的佘莊想要“返璞歸真”,那怎麼可能呢?於是一紙紅頭批文,駁回了佘莊村民的申請。
要說市長想的也不是不對。人本就是群居動物,所有人都在搞城市化,佘莊帶頭唱反調,這要批下去,市長的麵子往哪裏放呢?再說了,以後別的地方都是百分之百的城市化,你壽縣就卡百分之九十九的進度條,說出去多丟人啊。別人一說,就是你市長沒做好,市長出洋相。以後也別想著升官了,能在望京市把屁股捂熱都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