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結束了,小河村小學300多人參加升學考試,被省重點中學江源縣一中錄取的隻有50多人,一班就占了三分之一還多。帝帝巴拉與秋哇以高分被錄取,並被分在江一中初一(一)班。大鵬、蛐蛐、狗娃被分到了四班。二毛沒有考上江一中,在小河鎮上讀初中。
江一中是省重點中學,20年來,從這個學校考入大學的升學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該縣主要領導人的子女以及許多有錢人的子女都在一中讀書。因為一中的老師絕大部分來自省內各大學的高才生和重點學校的特一、二級教師。為什麼一中有如此多的優秀人才,讓一個小小的一中響譽省內外?這還得從20年前說起。那時,江源縣縣城不大,隻有大約五平方公裏,縣城的四周都是高山,交通十分不便,僅有一條通往縣外的道路。並且還是崎嶇的山路。但這兒水資源非常豐富,從東向西的吳江水經過縣城,江麵的寬度占據了整個縣城的三分之一。又由於山高林密,林業資源也非常豐富。縣城裏的商人經營的農、牧、禽等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山民們提供的,從外縣來投親靠友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他們在這兒安營紮寨,於是縣城便向東西方擴展,城市由小變大,對於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自然是風光無限。但由於沒有統一規劃,縣城的房屋建設還是淩亂不堪。可能是因為建房造屋的人多了,肆意砍伐森林的現象日趨增多,也許是破壞了生態平衡,連續五天的大雨造成山體崩塌,河水肆意泛濫,瞬間縣城被洪水吞沒,成千上萬的人在這次災害中喪生,逃出來的災民絕大部分都往大山上遷移。
幾天過後,當洪水退去,江源縣城一片狼籍,逃災回來的災民看著這一悲慘情景都止不住淚流滿麵,他們走投無路,祈禱上天保佑,可是蒼天無眼,菩薩不靈,回來的災民經不住饑餓與寒冷的折磨,再加瘟疫傳染,他們隻有逃離家園。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從外地來了一位高人,他帶來了靈丹妙藥,把抗禦瘟疫的藥分發給了災民,然後又把即將棄鄉離去的災民們組織起來,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重建家園。災民們恢複了生活的信心,大家齊心協力,同生死共患難,不久,這兒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麵貌煥然一新。原來搬進山去的移民與外遷的災民這時又紛紛的回到了江源縣,他們投身到建設新家園的行列。那位高人把縣城重新作了設計,決心要把縣城建設成一座花園城市。為了脫貧致富。他倡導修渠築壩,大修水利發電站,為了長遠利益,他又四處奔走引進高端人才。不久,江源縣就來了許多專家。
原來這位高人不是別人,他是省裏派來的巡查員高峰先生,高峰先生在江源縣住了五年,他不但注重恢複江源縣城的建設,而且還為江源縣的經濟騰飛找了一條捷徑之路,為了這,他在山上修棧道、建公園、修庭院、開發溶洞觀光。五年過去了,這兒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由於旅遊資源豐富,各種配套設施齊全,居住環境優美,這裏便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高峰先生很有遠見,為了江源縣的長遠發展,他又引進教學人才,從省城的各重點學校調來了十多位優秀教師,不久,江源縣一中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