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概述:楊堅梳理國政,使隋朝逐漸強盛,對外與突厥交好,消滅後梁。陳頊死後陳叔寶即位,陳書陵刺殺陳叔寶不成而被殺,陳叔寶寵愛張麗華,荒淫度日,縱酒縱欲,王公大臣們阿諛諂媚,張麗華一句話抵過他人千言萬語。隋朝派兵南下,攻克建康城,楊堅終於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張麗華被殺,陳叔寶做起了夜夜縱酒的亡國奴,兩晉十六國南北朝就此收尾。
場景: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玉樹後庭花》陳叔寶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南陳千萬老百姓,辛勤耕耘,卻受著奸臣們的壓迫,而陳叔寶與張麗華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每個王朝倒塌的時候,情景總是那麼相似,國君昏庸淫亂,朝中奸臣頻出,後宮妖女出沒,帝國大興土木,民不聊生。就在這時,楊堅看準時機,南下伐陳,天下再次歸一。
楊堅即位後,勵精圖治,實施了一係列的措施,鞏固政權。
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楊堅在小內史崔仲方的勸說下,廢除北周的六官製度,恢複漢、魏舊製,確立了三省六部製度。之所以改革朝廷機構,是因為以前的宰相權力過大,威脅到了皇權,楊堅自己就是個例子,所以楊堅即位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改革官製。
隋朝設立太師、太傅、太保三師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以及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二省沒有其他三省重要。內史省負責製定決策,門下省負責審核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內史省原叫中書省,楊堅為避諱自己父親楊忠的名字,改叫內史省。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三省六部製度為後世朝代所沿襲。
北周、北齊所鑄造的錢幣先後共有四種,加上民間私自鑄造的錢幣,名稱種類很多,輕重不一。隋朝為了統一幣製,重新鑄造五銖錢。五銖錢的背麵、正麵、錢身、錢孔的邊緣都有凸起的輪廓,每一千枚重四斤二兩。新錢發行後,便全麵禁止古錢和民間私錢,各處關口放置新五銖錢樣品,凡是發現和樣品不同的,一律沒收加以銷毀。從此,隋朝錢幣得到統一,方便了民間的使用。
北周的刑法和北齊相比,條文煩瑣而欠缺精要,楊堅令人重新加以修訂,製訂《開皇律》。新律廢除了梟刑、車裂以及鞭刑。如果不是犯了謀叛罪,不連坐家族。新律的死刑有絞刑和斬刑,流刑有二千裏至三千裏共三等,徒刑有一年至三年共五等,仗刑有六十下至一百下共五等,笞刑有十下至五十下共五等。又製定了八議、申請減罪、官品減罪、納錢贖罪、官職抵罪的條款,用來優待士大夫。新律也革除了審問囚犯的殘酷刑法,規定拷打不能超過二百下,就連刑具、枷杖的大小,也有規定。同時,百姓如果有枉屈而縣裏不受理的,允許依次向郡、州提出申訴,如果郡、州仍不受理,允許直接向朝廷提出申訴。自此以後,隋朝法律就固定下來,後世也多遵照沿襲隋律。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朝繼續采取愛民措施,頒布法令,規定百姓二十一歲為成年人,服役由每年三十天減為二十天,不服役的納絹四丈減為二丈。北周末年的酒坊、鹽池、鹽井,嚴禁民間開采,這時,全部予以廢除,與百姓共享其利。
秘書監牛弘上表,請求朝廷購求天下遺書。當時的典籍屢經戰亂,大多遺失在民間。北周收集的典籍,僅有一萬多卷。平定北齊後,除去重複的以外,隻增加了五千卷。楊堅接受了他的建議,於是下詔在全國各地購求遺失書籍,每獻書一卷,賞布一匹。對比南梁元帝蕭繹在城破之前的焚書行為,楊堅的做法高尚多了。
當時的郡縣,數目眾多,有些地方方圓不足百裏,卻有幾個縣,有的地方,戶口不滿一千戶,居然設置了兩個郡。因此,官員數量超出正常需要,開支增加,差役翻倍,可是稅收逐年減少,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河南道行台後部尚書楊尚希,上書反映這些情況。楊堅接受了建議,廢郡合並為州,隻保留州、縣。
新律法的實施兩年後,楊堅查看刑部奏報,發現每年斷獄結案的仍有數萬起,認為新律法過於嚴密,令納言蘇威、禮部尚書牛弘等人重新修訂,刪除了舊令中的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一千餘條,隻保留各種條款五百條,總共十二卷。從此以後,隋朝法律簡明扼要,疏而不漏。同時,隋朝設置律學博士及其生徒弟子,培養斷獄的人才。
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因為渭河多流沙,河水深淺不一,漕運的丁役深感頭痛,楊堅下詔令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率領民工開鑿渠道,導引渭水,自新都大興城向東直到潼關,共三百餘裏,名叫“廣通渠”。從此,漕運和通商便利,關內的糧食運輸都依靠它。因渠下人民頗受其惠,亦稱富民渠。
六朝開始,文章競相崇尚華麗,失去了古樸之風,於是文風輕浮。在治書侍禦史李諤的建議下,楊堅下詔,天下公私文書都要符合實際情況,嚴懲敗壞風氣之人。
開皇五年(公元585年),鑒於全國遭受水災時,百姓的糧食短缺,度支尚書長孫平上奏,建議設立糧倉。於是朝廷下令民間百姓,每年秋天,每家拿出粟麥一石以下,根據家庭的貧富狀況製定出等級標準,每社民戶所交納的糧食就儲存在當社,委派社中官吏查核,以防備荒年缺糧,這個社倉名叫義倉。隋朝滅亡了二十年後,監察禦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義倉中的糧食還未用完,可見隋朝之強盛。
當時百姓多向官府謊報年齡,以逃避賦稅徭役,原北齊地區,延續著以往的弊政,在戶口登記和租調征收方麵,弄虛作假的最多。楊堅下令,進行全國戶口普查,如有不實的,裏正、黨長發配邊疆。堂兄弟以下仍然同居的家族,下令各自分家,自立門戶,防止隱瞞戶口。這次普查,新增加了一百六十四萬餘人口。同時,確定征收賦稅之法,頒布各州實行,自此以後,再無逃漏稅收之人。
在各種利民措施的實施下,隋朝國庫豐足,全國各地每年運往中央的物資,黃河以南的經由潼關,黃河以北的經由蒲阪,向長安運輸的車輛接連不斷,晝夜不停,前後長達數月之久。楊堅本人勤政節儉,隋朝國富兵強,一片欣欣向榮。隋朝在北方抵禦突厥,穩定了邊疆,吞並了江陵的後梁國。於是,楊堅將目光瞄準了南方,計劃消滅南陳,完成大一統。那麼這時,南陳國發生了什麼呢?
隋代北周的次年,即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正月初十,陳頊去世。陳頊一生育有四十二子,二十四女,共計六十六名子女,是曆史上生育兒子最多的皇帝。
皇子多,矛盾自然也多。陳頊次子始興王陳叔陵,任江州刺史,性情陰險狡詐。新安王陳伯固(陳蒨第五子)非常幽默,深受陳頊和太子陳叔寶的寵愛。陳叔陵嫉妒他,暗地裏收集他的過失,想將他繩之以法。後來,陳叔陵進京擔任揚州刺史,政務多與中書、尚書兩省有關,如果誰順從他,就勸說皇上提拔他,如果誰稍有違背,必遭大罪,重者身首異處。陳伯固害怕,於是極力討好陳叔陵。陳叔陵喜歡發掘古墓,陳伯固喜歡射山雞,二人臭味相投,因此狼狽為奸,密謀作亂。當時陳伯固擔任侍中,每當得知宮廷秘密,一定會告訴陳叔陵。
陳頊病危時,太子陳叔寶與始興王陳叔陵、長沙王陳叔堅(陳頊第四子)一同入宮侍疾。陳叔陵心懷不軌,對掌管藥品的官吏說:“切藥草的刀太鈍了,應該磨一磨。”陳頊去世後,陳叔陵命令左右,到宮外取劍,隨從沒有明白他的真實用意,取來了他朝服上裝飾用的木劍,陳叔陵大怒。陳叔堅在旁看到了他的所作所為,懷疑他有異圖,於是暗中觀察。
陳頊的遺體入殮時,太子陳叔寶伏在地上痛哭。陳叔陵乘機抽出切藥刀,向陳叔寶砍去,砍中了陳叔寶的頸部,陳叔寶昏倒在地,陳叔寶生母柳皇後趕來保護,也被砍了幾下。陳叔寶的奶媽吳氏,從後麵扯住陳叔陵的胳膊,陳叔寶得以爬起,陳叔陵又抓住陳叔寶的衣服,陳叔寶奮力爭脫。這時,陳叔堅撲上去,用手扼住陳叔陵,奪去切藥刀,把他拖到柱子旁,用衣袖將他捆在柱子上。
當時,奶媽吳氏已經扶出陳叔寶,陳叔堅尋找陳叔寶,向他請示如何處置陳叔陵。這時,陳叔陵奮力掙脫衣袖,衝出雲龍門,乘車迅速回到揚州治所東府城。他召集左右切斷通向宮廷的青溪道,又下令釋放罪犯以充士兵,散發財物賞賜他們,又派人前往新林,征調軍隊,並親自穿上盔甲,戴上白布帽,登上城西門,招募百姓。他又征召宗室諸王和將帥,但無人響應,隻有陳伯固單槍匹馬前來投奔。陳叔陵的軍隊大約有一千人,打算占據守府城。
當時南陳的軍隊部署在沿江一帶,宮廷內的兵力空虛。陳叔堅稟告柳皇後,派遣太子舍人司馬申以太子陳叔寶的名義,征召右衛將軍蕭摩訶,入宮統率步、騎兵數百人進軍東府城,部署在城西門外,並斬殺了陳叔陵的親信戴溫、譚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