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師徒奉佛旨來到了長安城,化成兩個癩痢頭和尚尋訪這位關鍵的“取經人”。有人問了,尋訪就直接尋訪唄,為什麼還要化成兩個“癩痢頭和尚”呢?這裏有兩個因素,一個因素叫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來在人世間開了悟的覺者都是隱姓埋名的,很平常很平淡的,平淡的讓你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平淡的你過眼即忘,可是他卻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瞞不了他。就像老子在《道德經》裏說的“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嗬嗬,開個玩笑不要當真,記得以前聽過一個修行小故事,說你看這世間要飯的,要飯的與要飯的還不一樣:很多要飯的你飯還沒吃完就等在旁邊直勾勾地看著你,饞相盡出,眼神渾濁沒有光彩,這是真要飯的;有的要飯的一坐那半天不動,頭發髒兮兮的或者背著破破爛爛的鋪蓋晃晃悠悠的到處走,可是他從來沒有正經的要過飯,你仔細看他的眼神比你還清澈,好像過去的修行方式就是要雲遊吃苦,到處走的。你看他是要飯的,可是他的身體周圍你看不見的空間也許有天龍八部在給他護法。嗬嗬,就像濟公,看起來髒兮兮的瘋瘋顛顛的,實際上並不瘋不顛,曆史上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人家講修行修行,不是坐在那說說口頭禪,而是對自己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其實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就是治心之道,比現在的心理學哲學要深奧很多,你看太史公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又有誰真的能擺脫這俗世紅塵這張網而心誌不受其影響?難啊!就像前麵須菩提祖師所說“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所以寒山子—一個破破爛爛的窮和尚,在修道有成後回首來路,心有餘悸地感歎道:“陷進財坑權潭裏,不知回頭是岸;掙脫名韁利鎖後,方信苦海無邊。”
另一個因素就是處在低賤的地位才能看出人的真心。你看這兩個癩痢頭和尚,穿得破破爛爛的,卻把袈裟和錫杖賣這麼貴:袈裟要賣五千兩,錫杖要賣兩千兩,莫不是想錢想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看出人的高下,是否具有一雙真正的慧眼,才能找到真的高僧大德。
天界在尋找這位關鍵的“取經人”,人間也在尋找這主講水陸大會的法師。因為涉及到三界的淨化,關係到三界生命的安危,此時普天眾神的眼睛都在盯著這小小的長安城。
太宗皇帝貼出禦製榜文之後,以帝王之尊開誠心,布公道,勉勵百姓為善,禮賢下士,化育萬民,自此天下歸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展水陸大會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太宗就讓魏征與蕭瑀、張道源三位大臣從天下眾僧中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準備設建道場,開講經卷,以超度那些在戰爭中死亡的將士冤魂,無助的孤魂怨鬼。三人不負眾望,幾經篩選斟酌,選出了一位大有德行者,名叫陳玄奘。上報太宗後,太宗得知他就是當朝總管殷開山的外孫,狀元陳光蕊之子,非常高興,於是封他為“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讓他作為這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的主講,稱為大闡法師。
此時菩薩與弟子木叉化成兩個癩痢頭和尚,每日間沿街遊蕩,叫賣那“錦鑭袈裟”和“九環錫杖”。經常會遇到一些問價的僧人,一聽說價格如此高昂,都搖頭咂舌而去,也有罵他們是瘋子傻子的,菩薩聽了不以為意。一次沿街叫賣中“衝撞”了散朝的宰相蕭瑀,這蕭瑀的出身高貴,是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曾孫,他姐姐就是隋煬帝楊廣的皇後蕭後,本人雖是皇族子弟,但自小以孝道聞名。長大以後學問淵博,又擅長書法,深研佛理,性格忠正剛直。
蕭瑀的車馬被衝撞以後並沒有生氣,而是先在馬上觀看那袈裟,發現這袈裟“豔豔生光”,知道不是平凡之物,就問和尚要價多少?和尚說出袈裟和錫杖的價錢後,他並沒有太過吃驚,隻是冷靜地問道:“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直到和尚解釋了這兩件寶物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至此蕭瑀判定這兩個癩痢頭和尚不是一般人,於是下馬施禮並向和尚誠懇地道歉:“大法長老恕我蕭瑀之罪”,我們把蕭瑀的眼光和前麵問價的和尚對比一下,見識高下立刻就分辨出來了。終大唐太宗一朝,君正臣明,文臣武將,人才濟濟,正所謂龍虎會風雲。這蕭瑀沒有說已經下了班了,這事等明天再說吧,而是直接帶他們去入朝見駕,並向太宗做了推薦。唐太宗與和尚經過一番問話交談後,唐太宗也沒有擺皇帝的架子,而是和善地向和尚說明了要建水陸大會,超度亡魂,這“錦鑭袈裟”和“九環錫杖”準備買了給大禪法師會上使用。和尚聽說後立刻表示:“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回。”就是說我這兩件寶物奉送了。雖然太宗堅持要付錢,和尚仍然堅拒不收,飄然而去。
在書中第八回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複仇報本”裏詳細地講到了這位大闡法師陳玄奘的身世。前麵我們也已經略有涉及,他是如來佛祖的第二個徒弟,因為在天界佛祖講法時沒有認真聽法,被貶下塵世修行,已經修了九世,現在還差一世。在這一世他又轉生為狀元陳光蕊之子,是開國功臣當朝總管殷開山的外孫。他一出世就遭逢大難,父親被害身亡,母親被賊人擄去,從小就被金山寺長老收養出家修行,小名江流兒。長到十八歲時才知道自己的身世。經過一番辛苦曲折後,終於認了母親和外公。外公殷開山奏明朝廷後安排出兵殺了賊人,正了國法報了家仇,了結了這一段因果。他卻不喜做官,仍舊回到寺裏修行,西遊記裏說他“平生不愛榮華,隻喜修持寂滅”,根基深厚,最後終於被大唐太宗皇帝發現,被選為這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的主講,稱為大闡法師。
在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三吉日,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裏的化生寺開講經卷,超度亡魂。太宗皇帝則帶著文武百官,乘著鳳輦龍車,直接來到這化生寺裏來上香祈福。
到了頭七水路正會,菩薩和弟子仍舊變化成兩個癩痢頭和尚來到化生寺。化生者,超度亡魂出離苦趣、運化天地生機之意也。菩薩來到了多寶台邊,一來看看這大禪法師這一世德性如何,“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二來看看他如何“開演諸品妙經”,水陸大會的效果怎樣。待到菩薩見了法師心生喜悅,果然是明智金蟬之相啊,你看《西遊記》裏這樣描寫這穿了袈裟的法師,“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玄奘法師大有緣,現前此物堪承受。渾如極樂活羅漢,賽過西方真覺秀…。”這法師真性保存完好,穿了袈裟後就好像活羅漢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