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奕看了看眼前確實可以稱得上熱鬧的大街,其實哪裏都挺感興趣的:“湯公陪我隨便走走就是,這京都我還哪都沒去過。”
這完全就是鎮北侯意料之中的事,看著新皇的目光隱含了幾分憐愛:“但憑郎君做主。”
多可憐的孩子啊,從小就長在北疆那困苦的地方,現如今哪怕做了皇帝也一直都困守在宮裏,這麽長時間都老老實實的,他沒喊人這位新皇都沒有想著出來。
和之前的幾位先帝們完全不一樣。
苦命的孩子啊。
‘命苦’的邵奕確認鎮北侯和那些遠處跟隨的侍衛都有好好護著他後,興高采烈地開始在皇城門口那些攤子上睜眼到處瞅著。
這城門口的攤子幾乎都是些吃食的攤子。
邵奕略微想了想也很合理,畢竟這裏緊貼著皇宮外城那些朝臣們工作的地方,一大早這些朝臣們就要來上朝,正好就可以在門口這些吃食鋪子裏用些餐,有的時候午餐指不定也是在這些攤子上解決的。
做過打工人的邵奕對這並不陌生。
這些吃食還挺幹淨的,邵奕最終目光落在一個烙餅攤子上飛速要了張餅子。
比手掌還大一圈的餅子也就三文錢,入口有些幹澀,但麥子的香氣被烘烤透透的,對於吃慣了現代各類精心烹製的美食以及那些精美禦膳的邵奕來說算是別有一番風味。
“嬸子,你這餅做的真不錯,什麽時候開始在這兒做的啊。”邵奕一邊吃著餅自然又隨意地對著攤販問了起來。
“已經做了十多年了。”這沒什麽不能答的攤主很爽快地說道,隨後有些好奇地看著邵奕這一行三人,“三位有些麵生啊,這個時候不當差的嗎?”
“他們都是我隨從,我剛領了個職,是個閑差,坐的無聊就出來走走。”邵奕十分誠實地回答道。
站在邵奕身後蘇芳默默聽著,理了下邏輯,感覺新皇這回的話哪裏不太對又哪裏都對。
原來做皇帝也能說是做閑差嗎?
“嬸子你以前是哪的啊,聽你口音可不像是京都這的。”邵奕繼續閑聊著。
“這你都能聽得出來啊,我還想著這麽多年已經沒什麽口音了呢,郎君耳朵可正好。”這會沒什麽生意,攤主也很樂意和人聊天,樂嗬嗬地和邵奕說道,“我以前是河東那邊的,早年河東那邊不是有水患嗎?那時候我和家裏人逃難過來的。”
“水患後嬸子你怎麽沒回去啊?”邵奕好奇地問道。
自古以來國人都講究個故土難離來著,即便是這個世界的歷史產生了劈叉,可整個文化思想並沒有多少差別。
“京城好啊,有門手藝就能養活自己,回去做什麽。”攤主滿臉笑容地說道,對著邵奕展示了下自己手裏剛出鍋的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