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批到西都府這裏的不僅僅送來了物資,也帶來了京城裏頭的消息。

比如協同會相關的事情,比如又一批同僚被貶謫出京了,比如女官們帶著京都府裏頭的流民去津東郡造船,現在京都府前所未有的太平安定,又比如經過這麽多變動後,京都府內的稅收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提高了不少。

就連秦沛收到來自家裏的書信時候也有提到,自家所屬的工坊生產效率提高了不少,鋪子裏售賣的東西也多了很多人購買。

畢竟貧民們有了錢之後,自然也是要花出去改善生活的,最終這筆銀錢還是回到了他們手中。

最開始協同會他們這些豪門世家是看著不爽,覺得自己臉疼,但後麵經濟效益一起來,城裏的豪門世家對他們的敵意一下子就平和了下來。

秦沛看到後麵隨著第二趟物資過來的家書,家裏人已經有在誇協同會出品的香胰子。

這是女官們帶起來的風氣,皇宮禦貢的東西,香噴噴的,洗起身子來也比一般的澡豆什麽幹淨舒服。

一開始她們也是拒絕的,協同會不過都是一些三教九流的混子構成的,這東西她們自然也是帶著有色眼光看待的,但其他家的夫人貴女們若是在用,自己沒有就仿佛輸了一樣。

秦沛粗略看了下,就已經看出來協同會必然是和那位新皇有所關係的。

太監們和協同會來往密切,有消息說後期會由宦官們接手協同會的事宜,這不就等於是整個行會歸於皇帝的意思了嗎?更不要說協同會這邊自建工坊第一批產出的東西,都被送入了皇宮,直接從最上層往下打通銷售。

一開始女子入朝之事隻怕是陛下早就已經謀劃好的,將他們送出京都城後,不僅京都城內新皇能夠輕而易舉的執掌,還能解決掉這些多年來積弊的頑疾。

如今三個月時間,前中書令那邊匪患沒了,西都府後勤供給問題也解決了,其他秦沛那邊收道書信的大人們那邊所有的積弊也幾乎都要煙消雲散了,而京都府也是一派和平,經濟繁榮了起來。

想起自己當時在承天門前,對著新皇大罵昏君,說要大邵要亡的行為,隻想掩麵。

新皇陛下真可謂是天縱奇才,隻是……

秦沛認真鑽研著京都城那邊送過來書信,尤其是裏麵有關於協同會建立當天所喊的言論,以及之後協同會的所作所為,他隱約感覺到了一種奇異的思想。

那是什麽?秦沛感覺到了一股危險又令人心潮澎湃的氣息。

秦沛隻恨自己出京城的太積極,若是再多等一些日子,親眼觀察這個協同會就好了,比起這不清不楚的書信表述,實在是太讓人抓耳撓腮不上不下的了。

但他也不是完全沒有從京都城發生的這些事裏學到一些東西,比如協同會是怎麽解決貧民收入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