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京城裏頭的人知道協同會這邊有免費的啟蒙教學後,有好些原來沒有準備加入協同會的京都城百姓也加入了其中,甚至有不少小商人也在裏麵。

有些人哪怕是上得起私塾,請得起西席先生,也會琢磨著想要自己家孩子來協同會這邊啟蒙學習。

畢竟協同會的教學質量是肉眼可見的保障而且實用。

這些普通百姓和小商人也沒指望自己或者孩子能和書生一樣,走士人的道路,去謀取功名。他們想的主要還是養家糊口的事情,而這份教學成果,協同會這邊啟蒙班給出來的結果就肉眼可見的優秀。

最讓普通百姓們感受到的,就是幾個月前看起來很普通隻會和管事幹巴巴掰扯這事不對的負責協調矛盾的協同會成員,現在已經能夠很有邏輯的和人理論了。

而在商人這邊就很明顯是在數算這方麵。

原本最初有些商行發話,如果自家招的工人是加入協同會,那就全部開除出去一個不留之類的,當然這些商行後麵都默默把這個話自己吞了,當做沒有發生。

誰讓這年頭識字會算數還不會出錯的人才少啊,基本上會這個技能的都是讀書人,這些讀書人誰會去做這些商行的底層工作?人家可是士人階級!

但偏生協同會就這麽批量培養出來了一大批,他們能不想用嗎?

這些商行不擴張是因為良心嗎?是因為知道克製嗎?那是能用的人少啊!能管事的人就那麽幾個,總不能擺個完全不懂的文盲在那邊幹活,這不是平白做虧錢的事情嗎?

人才!

他們需要人才!

有人才才有利益!

在商人這邊,利益麵前,臉麵是最不重要的。

能幹體力活的他們不缺,但是知識分子,他們一直是缺的。他們敢說不要隻會賣力氣的協同會勞工,但是不敢說自己不要那些識字會算數的勞工。

這學文斷字能算數有多重要,有了協同會後來的反轉表現,立刻就被很多腦子清醒的大人們看在了眼裏。

自己年紀大了,在這方麵沒有什麽天賦,但是自己孩子不能吃這個虧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個概念很多人心中都是存在的。

於是就這簡簡單單最開始把書生們累吐血的啟蒙教學,現在逐漸成為了協同會的金字招牌,讓協同會真正在京都城之中站穩了腳跟。

世家再厲害,但世家才有多少人,京城之中的各類百姓們又有多少人?

甚至世家自己也就隻有中心那些成員,才能享受到世家子弟的待遇,一些旁支其實也和普通百姓沒有什麽區別,於是世家心中的一些不滿,在這種情況下,就顯得那麽無關緊要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