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陛下可是上天之子!
從來不信奉神佛的鎮北侯想起邵奕的身份,情緒徹底放鬆了下來。
但在深宮之中的邵奕卻完全沒有想任何和軍隊有關的事情, 他提出那個對犧牲者增加的撫恤後,就徹底把西都府那邊的事情給拋在腦後了。
既然是常態就代表著沒有問題!邵奕對此很堅定。
而城外那邊的駐軍情況, 邵奕也十分的滿意。
李慎那次殺人立軍紀的事情確實是讓大家都記住,在他手下欺負他人是會受到懲罰的,可這事記住的不僅僅是不可以欺負百姓,那些被警告的官兵們也記住了有冤屈不公的事情是有渠道可以反饋的。
他們作為駐軍士兵,通常情況下肯定是不能隨意亂走的,那些犯事的不是一些小軍士,就是和上頭關係好,出來也不是真幫忙修造路橋,就純粹休閑放鬆。
出去外麵他們欺負百姓,在軍營裏這些人自然也是沒少欺負普通士兵,對於這些人被處決,他們不會感覺到恐懼,而是會去想,這京都城外的百姓可以讓自己最頂上的頭頭出麵做主,那他們是不是也有機會?
邵奕當時在協同會會客室看到的那個場景,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一部分士兵們別有心思才造成的。
被人拜托了,大多數人也都不會介意幫點舉手之勞,尤其不少士兵還很狡猾地觀察了周圍百姓有誰需要幫助,被幫助了的百姓那就更加抹不開麵子拒絕。
不管最開始抱有的是什麽樣的想法,人相互幫助之後關係總是會更進一步的,更何況還有從眾心理的影響在。
——當周圍的士兵們都在做好事的時候,其他沒什麽相關想法的士兵們也會不由為了合群一類的原因,同樣參與了其中。
最終結果就是需求換來好意,好意換來真心,現在城外駐軍隱隱約約是真的有了點軍民一家親的感覺了。
當然,邵奕滿意的不是這個,他滿意的是這些源源不斷的訴冤事件,可算是把李慎忙得不可開交,甚至因此發落了好幾個駐軍的將領,重新提拔的小將又需要重新教,短時間內李慎這個人是不可能給他搞事了。
至於經過這麽一番折騰之後,城外這被麽洗禮了番駐軍,很顯然戰力會有很大提升這點,在邵奕看來這無所謂。他看重的是這事情也同樣提升了李慎在城外駐軍的掌控力。
過去李慎當上了驃騎將軍,理論上執掌了京都府內所有將士,但實際上李慎作為空降上官,是對城外駐軍是沒有多少掌控力的。
以後這些駐軍就是李慎的鐵杆力量,給他篡位的更多底氣!
這東西在外人看來,李慎越強那邵奕這個皇帝手裏權勢就是越來越大,但實際上準備亡國的邵奕,十分自信地覺得自己可以分分鍾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