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事之後,李將軍還飛速把他從津東郡那喚了回來。怕是李將軍也已經知道了什麽,才會做這樣的事來。
李將軍曾經就是那位皇子的部下,所以對於先生這位什麽都還沒有做的邵氏旁係子弟,有憐憫護佑的心思,才沒有多做什麽,而是默默看管起來。
甚至很可能先生的父母就是因為護佑那位皇子而死的,所以先生才會對陛下感官那麽複雜,在別人罵陛下的時候會出麵,在別人誇陛下的時候,表情不置一詞。
當然不置一詞這已經是溫和的說法,葉共謙甚至覺得有時候大家對陛下政令誇讚,先生表情甚至可以說是難看的。
——這也是葉共謙從來沒有把邵奕和現任皇帝有過半分關聯的主要緣由。
除此之外,葉共謙也想不出來還有什麽人,能讓李將軍如此興師動眾,在他們協同會門口安排這麽多守衛。
排除了種種可能性之後,在葉共謙心中也就隻留下了這最後一種,雖說葉共謙放大到整個京都城的皇室旁支範圍內,也沒有找到有誰是符合先生身份的。
但這樣一想,葉共謙就覺得越發心痛了。
整個京都城之中這麽多人,都沒有人知道先生的存在,這麽多年來,先生是怎麽度過困守在院子中,默默無聞的日日夜夜。
——葉共謙之前帶著邵奕去采購,很明顯能看出來邵奕對很多事物的陌生和稀奇,並不像是過去有出門,在外活動過的樣子。
——而且先生之前給予他們教導,一直都在強調自己的隻是理論,要他們根據自己實踐去修正。為什麽先生會有這麽多從未為人所知,並且還都沒有實踐過的理論?是因為先生他以前都沒辦法出來吧。
現任皇帝登基之後,或許是因為父輩對陛下有恩,或許有其他原因,總之先生終於能出來了。
所以先生那聲要為發不出聲音的人說話,恐怕也是因為自身經歷的緣故吧……
但即便是這樣,其實現在先生也很少出來。
京都城內那麽多協同會的成員,但幾乎沒有人在協同會之外的地方見到過先生蹤跡。
先生隻怕已經習慣於自己十多年二十多年來的生活了。
這才是葉共謙之後十分經常對邵奕發出邀約的主要原因。
那個故舊的環境隻會是牢籠,多在外麵看看這個已經變得全新,變得美好了的京都城,終究有一天先生會願意打開心扉接納大家的吧。
葉共謙是這麽想著的,也是這麽對著邵奕訴說著的——當然沒有不管對先生還是對陛下都有些不敬的那些內容,比如‘謀反’比如‘假名’又比如‘難看的表情’這一些內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