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開科取士吧。”邵奕在一番思考後最終說道。

終於在百般請求之下得到了他們陛下的首肯,下頭那些文臣們感動不已,不少人想起自己去歲過得那些日子,不由雙眼泛紅,對著邵奕三呼萬歲。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啊。

陛下對他們文臣做出了讓步了, 這是陛下終於開始接納他們的體現啊!

文臣們情緒翻騰著,已經開始暢想了大量士子進入朝廷之後的美好時光。

——外地被貶謫的官員們希望自己能早日回京, 但對於京都城這些已經坐上高位的官員們來說,自然是開科取士把空職補上,自己永遠坐在高位上最好。

不過暢想總歸也隻是暢想, 現實就是即便現在陛下同意開科取士,從籌備到真正考核完畢也是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

現在大邵的科舉製度還是出於很初級的階段, 隻有鄉試和會試兩級,而且即便是這樣,科舉其實本身就沒有開過幾次,要不然現在朝堂上也不會還是世家當道,壓著科舉那麽多年都不開。

更不要說大邵已經有十多年沒有開科舉了,過去有經驗的老臣們又幾乎都不在現在的朝堂之上,單單籌備和通知到各個郡縣地方,讓各郡府開展鄉試,再到京都城開展會試,怎麽的也要到深秋才能把這批新人給確定下來。

這段時間裏頭肯定也不能讓河東郡那邊的官職空缺著。

麵對這個問題邵奕第一想法其實是自己貶謫下去那麽多朝中大臣,要不就直接把他們提一提補個缺,和秦沛一樣搞兼職什麽的。

反正壓榨朝臣這事,邵奕覺得自己已經完全變成了熟練工的形狀。

但讓係統一查就還挺尷尬的,邵奕雖然貶謫過很多大臣出去,但河東郡那邊是沒有的。

畢竟河東郡這地方就挨著京都城,肯定也是個比較富饒的郡府,郡內各個縣府也都不會太差,自然全都屬於比較肥缺的東西,在邵奕幾次貶謫之中,都沒有河東郡那邊的份。

而朝臣之中,當初那個南貞郡就已經把他們給榨幹了,現在不僅是三省六部那邊忙碌,九寺五監也都是在團團轉,而且河東郡那邊還不確定李慎到底斬了那些人,若是包括了幾個高位的,這些位置也不是誰都可以去做的,哪怕是開科取士了,這些新士人也不能做那些職位。

這是邵奕在琢磨著的,也是底下那些熱淚盈眶的文臣們現在努力冷靜下來考慮的。

但怎麽考慮,沒人也是沒人,他們再怎麽樣壓榨,能擠出來一兩個也是極限了。

於是協同會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朝堂之中。

Top